2015年上海國際車展于4月29日圓滿落幕,除了“取消車模”稍顯遺憾之外,展會上亮相的各種汽車科技則大顯風頭。沒有車模純粹看車展,讓新車的關注度大幅提升。開展首日各品牌眾多新面孔紛紛國內首秀。本屆車展體現出一個鮮明的特點,即“互聯”與“智能”幾乎成為所有主流汽車企業的參展主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在車展高峰論壇上就表示,汽車被認為是最先被“互聯網+”顛覆的傳統行業之一。未來,其制造將更智能化,產業鏈將更加優化,進而令汽車社會更加和諧、安全與高效。
汽車行業“互聯”與“智能”風潮的興起,恰恰迎合了消費群體年輕化及個性化的趨勢。這點在本屆上海國際汽車展上也得到了很好體現,各大品牌商也不余遺力地推廣智能車機系統。而智能車機系統則函括了ETC通行、無線通信、GPS導航、出行導游、購物、娛樂影音、游戲互動等功能。區別于傳統汽車中控系統,智能車機系統更注重的是人機互動。例如,新一代奧迪TT汽車儀表由一塊12.3英寸的TFT液晶屏構成,儀表和娛樂顯示屏合并,科技感十足;凌途X7搭載東風與華為聯合開發的東風風神智能車機系統,該系統采用高分辨率的9英寸觸摸屏,可以通過有線與無線兩種方式實現手機車機的雙屏互聯。
友達光電彭雙浪曾表示,目前顯示屏仍是汽車領域人機交互的最佳途徑。過去兩年,全球車載顯示市場每年增長三成;未來幾年,每年增長還會超過三成。隨著全球市場的快速增長,車載顯示也將相應迎來快速增長期。與此同時,各種新型顯示技術也逐漸走進車載顯示領域。
AMOLED革新車載顯示應用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世界49國家和地區分車型汽車銷量總計為80437384輛,同比增長4.6%,其中中國市場總計21993343輛,同比增長13.9%。
全球汽車市場銷量的持續增長,也帶動了車載顯示面板的增長。IHSiSuppli預測,車用液晶顯示器出貨量在2016年將達到1.168億臺,較2012年的6,170萬臺成長189%;期間整體液晶顯示器出貨量年平均成長率,則在15~23%之間。據NPDDisplaySearch統計,群創汽車面板去年市占率達23%,首度超越日本顯示器(21%)與夏普(18%),成為全球最大車用面板供應商。另外,LGD市占率為13%、友達則為11%。
由上面數據可以看出,目前日本及臺灣地區仍是車載顯示面板最大的生產地,但基本上都使用的TFT-LCD技術,在新型顯示技術導入方面遲遲未有進展。LGD汽車部主管詹姆士.申(JamesShin)也透露,LGD正為德國汽車制造商測試采用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技術的顯示器。他發下豪語,希望LGD市占率從目前的16%,到2018年提高到30%。
從16%到30%,LGD之所以有如此底氣,全因AMOLED相對于TFT-LCD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據小編了解到,AMOLED具有超寬視角、清晰易讀、低亮無眩光等特性,即使在陽光照射下,圖像畫面仍清晰可見,視覺享受不因環境溫度、觀看角度而受影響。因為AMOLED的獨特優勢,中國各大面板廠商也積極布局。繼推出應用于智能手機及智能手表的AMOLED顯示屏之后,和輝光電在2015上海國際車展同期推出了全球首款8寸全高清車載AMOLED面板,成功打破國外廠家在該領域的壟斷,也再次證明了和輝光電在車載顯示屏領域的創新能力。相信未來更多國產AMOLED面板將會搭載在不同系類的汽車旗艦產品中“跑入尋常百姓家”。
從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看出,需求旺盛的汽車行業為車載顯示打開了“一扇門”,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則要求車機系統更加“親民”,更多互動。
從車載顯示走向人機互動
據相關資料顯示,近兩年來新購車消費群體中,80后、90后所占比例迅速上升,并一躍成為市場消費中的中流砥柱。單純的視聽功能已經無法滿足當下消費者需求,全圖形化數字儀表、GPS導航、車載多媒體影音娛樂、整車狀態顯示、遠程故障診斷、無線通信、網絡辦公、信息處理、智能交通輔助駕駛等等成為消費者熱衷的新時尚。在智能化時代,人、車、環境的充分交互將成為車機系統發展的重點方向。各大汽車廠商也在朝著這個方向走。
比如,特斯拉將一塊17英寸大尺寸顯示屏用作中控臺,無論是對汽車燈光、中央空調的控制,還是對方向盤、座椅的調節都可以通過這塊觸摸屏來實現。兼具駕駛、生活、娛樂這三大方面的系統,特斯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實現了人車互動的無縫對接。
此外,梅賽德斯-奔馳在人機交互方面則另有特色。在今年1月CES和本屆上海國際車展都有亮相的梅賽德斯-奔馳未來自動駕駛先鋒車型--F015LuxuryinMotion概念車,完美詮釋了汽車將如何成為未來人類生活的第三空間。在人機互動方面,F015LuxuryinMotion擁有感知、解釋和溝通能力。它將汽車、乘客以及外界環境通過科技巧妙的聯系在一起,用分布在儀表板、后排和側面飾板的6個顯示屏幕將車內打造成數碼世界。只需通過手勢、眼神追蹤或高清屏幕觸碰,乘客便可以直觀地與聯網的汽車互動。它還可利用傳感器、LED照明系統等與行人及周圍環境進行互動和溝通。
毫無疑問,不管是特斯拉的超大中控臺還是梅賽德斯-奔馳打造的車內數碼世界,人機交互已經成為各大汽車品牌重點發展方向。以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新技術也開始出現在汽車人機交互環節,AMOLED顯示屏就是其中之一。
在2015上海國際車展上,法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佛吉亞通過AMOLED顯示屏展示人機互動體驗。佛吉亞工業設計副總裁AndreasWleasak和佛吉亞亞洲區工業設計經理JeanBaptisteTrolle表示,車載觸控顯示屏能夠把內飾和人機界面無縫連接在一起,提供給消費者一種人性化的體驗服務,這種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車內設計將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輝光電表示,作為智能車機系統關鍵器件之一,AMOLED顯示面板戶外可視,創新形態和超輕薄等特點將帶來更加安全可靠的操控體驗,為車身設計節約寶貴的空間,這也正好給未來車機更多人性化功能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
綜合來看,從汽車零部件提供商到整車制造商,從傳統汽車到智能汽車,從車載顯示到智能車機系統,再到互聯網企業的進入,當今的汽車已經不再是“古板”的代步工具,更應該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移動平臺”。汽車外部的美大多時候是供旁人欣賞,而更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車內設計以及更注重人機交互應用的智能車機系統將為駕駛者創造更多的用車體驗。為此各大廠商在進行汽車內飾設計時,更加注重車機系統之間的銜接配合以及整體的感官體驗。
新型顯示屏為智能車機提供新選擇
雖然說汽車設計理念各有不同,但是在汽車內飾設計方面各大廠商都力爭完美。從消費者需求出發、設計意圖明顯、保持整體視覺效果簡潔、打破傳統設計疆界以及與駕駛者建立良好的互動是所有設計師遵循的基本原則。好的內飾設計往往能夠迅速吸引消費者,大大提升用戶體驗。車機系統作為汽車內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
夏普公司在年初的CES上展示了一款IGZO異形車載拼接屏儀表盤,可以嵌入各種形狀和邊緣部分完全無縫隙,達到了一種渾然一體的感覺。就實際應用來說,夏普的自由形狀顯示器比較適合汽車的儀表盤。通過打破沉悶的傳統矩形設計,儀表盤的屏幕不僅能夠大幅瘦身,而且可以更為"有機"地融入到汽車的整體設計之中。大陸集團在2015上海國際車展期間就展出了一款汽車曲面屏幕,除了能夠和汽車內設實現無縫拼接外,還可以讓駕駛者更加方便的看到駕駛信息,避免分散駕駛者的注意力,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在汽車設計中最重要的敢于創新,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AMOLED作為新一代顯示技術,為車機系統以及汽車內飾設計提供了更為“靈活”的選擇。因為AMOLED打破了傳統矩形屏幕限制,能夠實現異形屏幕切割,滿足不同設計理念的需求。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AMOLED兼具柔性特點,這有望顛覆當前汽車設計理念。未來柔性AMOLED屏幕或將以任何你能想到的形式出現在汽車內飾中,試想下駕駛者面對著整塊的屏幕,那是多么震撼的科技感啊。當然更多的創意設計還有待才華橫溢的設計師去肆意發掘,而AMOLED則為其提供了實現設計理念的可能。
總體來看,本屆上海國際展覽會除了中外各大車企角力外,IT及互聯網與汽車科技的結合成為最大亮點。“年輕化”和“智能化”意味著汽車消費群體結構以及喜好的轉變。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娛樂、導航、駕駛輔助等人機互動將成為未來智能車機系統重要的發展方向。
隨著全球汽車銷量的增長,智能車機系統的需求也將持續放大,車載顯示市場將成為全球面板廠商激烈競爭的又一個主戰場。在終端消費電子產品領域,LCD技術幾經更迭演進,蘋果也開始擁抱OLED。而還處于“成長期”的車載顯示領域,以AMOLED為代表的新型顯示技術有望彎道超車。經歷過“缺屏少芯”的中國,在OLED顯示屏領域推進上非常積極,未來有望開啟汽車應用新藍海。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