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北鄰新疆,東連四川,東北緊靠青海,東南連接云南,南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家毗鄰,西與克什米爾地區接壤。全區面積120.22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8,僅次于新疆。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
一、地區經濟發展動力不減,水泥需求保持旺盛
在“十二五”期間的前4年,即2011-2014年,西藏經濟建設取得重大進步,經濟總量不斷擴大,2014年全區生產總值已達到920.83億元,2015年將順利突破1000億元大關,增長速度遠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連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年均增長11.85%。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提高,2014年全區人均GDP已接近30000元/人。西藏實施“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保持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良好態勢。未來幾年西藏將全力保障GDP增速將繼續在10%以上,必要的經濟發展速度才能使全區各項工作持續有效的推進,實現至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標。
近年來,西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度增長,年均增長約25%,未來幾年投資雖有適當減緩,但依然有望能維持在20%左右的高位。西藏繼續發揮投資對跨越式發展支撐強勁,尤其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保持高位增長,基建投資占固定投資的比重在40%-50%,加快建設與地區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交通、能源、水利和通信等基礎設施體系。
由于受到歷史、地理、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約,西藏的城鎮化水平較低。2014年西藏城鎮化率僅為25.7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以區內城鎮化發展較好的林芝地區為例,城鎮化率也只有33%左右。全區已構建“一圈三帶兩點一線”的城鎮化發展布局,計劃至2020年西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30%以上。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全區從強化綜合交通網絡和城鎮公共交通、加強城鎮公用設施建設、提高城鎮能源供應保障水平和完善城鎮化資金保障來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這將有力提升作為基礎建材的水泥消費需求。
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西藏的中、東、西部三大經濟區迅速崛起。中部經濟區要包括以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為主的藏中南地區和青藏鐵路沿線的那曲地區中部和東部區域,為三大經濟區中的核心經濟區,以拉薩為中心的4小時經濟圈正在形成;東部經濟區以昌都地區為主,培育以能源開發、商貿流通、旅游資源為主的藏東經濟區新的增長點;西部經濟區以阿里地區、日喀則的西部區域和那曲西部區域為主,發揮沿邊區位優勢,加快邊境口岸開放和建設。此外,擴大與周邊地區互通,依托藏青工業園,推動西藏北上發展,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依托南亞陸路貿易大通道,積極參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進一步加強與四川、重慶經濟貿易文化聯系,融入成渝經濟圈;發揮對口支援優勢,通過高端嫁接的方式融入東部沿海發達經濟區。
西藏在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一系列重大戰略布局下,把握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地區經濟內生能力持續增強,將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迸發出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在此過程中,水泥作為地區經濟建設重要的基礎原材料,也產生極大的需求空間。
二、水泥產業依然健康穩定有序發展
根據西藏自治區實際情況,在積極淘汰“水泥立窯生產線”等落后產能的同時,又要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西藏自治區建設需求,科學布局建設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通過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節能降耗減排,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根據《西藏自治區“十二五”時期建材業發展規劃》,西藏自治區擬在拉薩、日喀則、昌都等地布局新建5條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共計300萬噸產能,并逐步淘汰133萬噸落后產能,2013年已淘汰日喀則雪蓮工貿年產20.4萬噸的立窯。目前已有昌都高爭建材、日喀則高新雪蓮的2條2000t/d生產線已建成投產,其余3條生產線均在進行前期工作。待新線全部建成、落后產能將全部淘汰后,屆時全區水泥產能將達到510萬噸,基本滿足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水泥產品的需求。
近年來隨著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西藏自治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不斷加快,園區經濟方興未艾,工業經濟開始呈現出集中集聚發展的良好勢頭,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加大的對水泥等基礎建材的需求,當地水泥產量呈現快速的增長,但尚不能滿足當地需求。由于地區水泥市場供求關系相對偏緊,價格持續高位,P.O42.5散裝水泥出廠價在600元/噸以上,甘肅、青海、四川、新疆等地的水泥陸續涌入。
面對良好的市場狀況,自治區政府也要求各地堅決抑制盲目投資、重復建設,避免重蹈陷入產能過剩的覆轍。統籌做好防止產能過剩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建立長效的防控和監管機制,自治區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擅自核準、備案產能過剩行業項目。凡未開工項目,一律不得擅自開工建設;凡已開工違規項目,一律暫停建設。
從西藏地區2009至2014年的水泥、熟料產量來看,2014年西藏水泥產量已突破300萬噸,躍升至342.25萬噸,同比增長15.7%,五年復合增長率為12.77%,熟料產量也達到263.50萬噸,同比增長16.71%,五年復合增長率亦超過10%。近年來西藏地區水泥產量高達10%以上的增速,預示著地區水泥需求旺盛,為全國僅存的市場高地。未來在地區需求增長動力不減,當地水泥產能有序發展之下,西藏水泥市場前景光明。
三、藏中競爭激烈,藏東迎機遇
目前,西藏共有9家水泥生產企業,15條生產線,水泥設計總產能449萬噸,已形成拉薩、山南、日喀則、昌都四地(市)為主的水泥工業格局。在2015年1月昌都高爭建材和3月日喀則高新雪蓮兩條2000t/d新型干法線投產后,新型干法水泥年產能由原先4條合計210萬噸增至6條合計330萬噸,占全區總設計產能的73.5%,分別被高爭建材、華新(343.75元/噸,0%)水泥所擁有。區域內仍有近120萬噸的立窯落后產能,在拉薩、昌都等待新線全部建成后,落后產能將全部淘汰。
更多資訊請關注建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