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我國高鐵高調“走出國門”,裝備制造業“出海遠航”,水電企業在國外發電,“走出去”對早已志在海外市場鋼鐵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然而對于產能嚴重過剩的鋼鐵業來說,要想真正實現“走出去”卻并不那么簡單,其中“節能”就是擺在面前的一道坎。
鋼鐵業迎“走出去”良機
早在今年“兩會”期間,“環保、改革、走出去”就成為鋼鐵業內的共識。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2015年要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在“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機遇下,中企“走出去”將進一步提速。可以說,這對于鋼鐵業來說可謂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事實上,我國鋼鐵行業已有“走出去”的成功先例。去年9月,河北鋼鐵集團在南非投資建設的500萬噸鋼鐵項目是我國在海外投資建設的最大規模全流程鋼鐵項目,也成為我國鋼鐵行業“走出去”的標志性事件。
“出海”是機遇,更是挑戰
然而,雖然鋼鐵企業出海“試水”前景十分光明,但過程卻并非一帆風順,尤其是即將實施的《新環保法》,對鋼鐵這類“高能耗、高污染”行業來說,顯然是一把難以躲避的利劍。
眾所周知,在鋼鐵業中,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低,如轉爐煤氣回收,小型設備由于工藝落后、轉裝備水平差,基本上無法使用,這也正是鋼鐵企業能耗高的一個主要原因。
有行業專家表示稱,對鋼鐵業來講,《新環保法》加大了對環保不達標的鋼鐵企業的處罰力度,將有效提高鋼鐵企業的準入門檻,促使企業在節能環保方面做出積極的回應。
出路:愛社科技研發整體節能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經有很多鋼鐵企業開始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提高鋼鐵企業的節能水平,實現節能減排。比如柳鋼集團、寶鋼集團通過采用愛社科技空壓機整體節能解決方案,有效降低了企業能源能耗,提高了生產效益。
對此,愛社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其他節能企業更關注硬件節能有所區別,愛社科技在著重于節能科技研發的同時,更致力于從源頭到末端的系統整體節能解決方案,突破以往只關注源頭動力設備的傳統節能方式,更多地為末端設備提供個性化的節能診斷和節能改造。這種理念恰可以避免產能過剩的問題,真正實現節能環保的目的。
“目前我國工業能源消耗強度平均水平是世界的1.8倍,與發達國家相比在2到4倍之間。鋼鐵水泥等行業單位產品能耗仍然高出發達國家10%-20%左 右。”有專家指出,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在鋼鐵業的運用將極大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強鋼鐵企業的整體競爭力,為鋼鐵業“走出去”開一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