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移動醫療機器人在社區醫院得到應用

時間:2015-06-0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浦東南匯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社區醫生一同出診的,竟還有機器人。借助遠程傳輸技術,電腦屏幕會接通上級醫院醫生一同討論病情。這是浦東醫院從美國最新引進的移動醫療機器人,據此,優質醫療資源打破了地域限制。

最近,移動醫療機器人在上海社區醫院得到應用,社區醫院看病可以依靠它了。

在浦東南匯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社區醫生一同出診的,竟還有機器人。借助遠程傳輸技術,電腦屏幕會接通上級醫院醫生一同討論病情。這是浦東醫院從美國最新引進的移動醫療機器人,據此,優質醫療資源打破了地域限制。

基于分級診療這個關鍵詞,作為我國最基層醫療體系的社區,已出現、并還會出現許多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在滬舉行的“2015分級診療模式創新研討會”上傳出信息:眼下,新型分級診療制度呼之欲出,它可能帶來我國就醫理念與方式的一次大改變,也將對一二三級醫院的定位做出重新布局。

“沒有家庭醫生制度,不可能有新型分級診療”

說了多年的分級診療,今年列入了我國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重點任務。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處長焦雅輝稱,國家正在研究“頂層設計”,將專門出臺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工作的指導意見,“預計今年下半年會掀開新局面”。

分級診療希望引導人們有序就醫,對醫療資源合理分配、醫保控費、疾病預防與早期發現等都有著深遠意義。不過,要將無序就醫變為有序就醫,難度不小。

在上海,社區成為政策關注的“風口”。上海市衛計委黨委書記黃紅說,上海將家庭醫生制度作為構建分級診療體系的重要突破口,通過政策引導以及提高優質服務,吸引簽約居民在社區首診。

這涉及多層次地引導有序就醫。2012年起,上海試點醫療聯合體,大醫院門診資源優先向家庭醫生開放。在此期間,上海完成了多項基礎性工作,比如,上海居民健康電子檔案建檔率達到96%,在全國率先實現公立醫院互聯互通,共享數據中心已有110億條診療數據,這為分級診療提供了有利的支撐。

“分級診療要改變的是老百姓的就醫選擇,但百姓的這個能力是很弱的。提高百姓的這種選擇能力,靠什么?靠具有全科醫學知識的家庭醫生。”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梁鴻教授說,“沒有家庭醫生制度,不可能有新型分級診療。”

病人回到“家門口”,社區能否接得住

可以想象,多年后,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庭醫生,社區醫療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新問題隨之而來:當病人真的都回到“家門口”,社區能否接得???

“基層現在最大的問題,一是能力不足,二是積極性不足。”焦雅輝說,各地已通過全科醫生培訓、醫聯體、區域診斷中心、遠程會診等,對提升基層醫療作了有益探索。在能力提升的同時,社區醫生的積極性問題日益突出。在專家看來,通過各種綜合方式來提升基層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是方向。在此期間,就涉及績效工資、支付方式等改革。“吸引優秀醫生到社區,收入是重要的調節杠桿,但也不能忘記監管。”中歐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研究員曹健去基層調研時發現,“不少家庭醫生流于形式,有時候,所謂的病例覆蓋竟是隨意編出來的。這里就缺乏一個第三方的監管機制。”

新型分級診療,還需引導大醫院“斷離舍”

毫無疑問,在分級診療的趨勢下,二三級醫院將面臨重新定位。有專家當著瑞金醫院院長瞿介明、中山醫院副院長秦凈、曙光醫院副院長周嘉等三甲“大佬”的面直言,推進新型分級診療,還需要大醫院“斷離舍”—舍得放病人。

“你推動醫聯體,提升社區醫療水平,吸引居民去社區看病,你的病人少了怎么辦?”許多人這樣問浦東醫院院長余波。對此,余波答得坦率:“第一,病人涌到我這里,我們的醫療風險上去了。第二,雖然我們業務量上去了,但忙于應對常見慢性病,醫療水平難有大突破。”

余波是敢于“放病人”的院長。組建醫聯體、區域診斷中心,甚至在浦東醫院開設“全科門診”,請社區醫生來坐診……種種舉措都是為了提升老百姓對全科醫學的認識。

并非所有二三級醫院的院長都如此釋懷。“大醫院人滿為患,但這些醫院是‘痛并快樂著’。”焦雅輝說,“現在的財政補償基本還是按照業務量來補償。并且,我們的支付方式還是單一的總額預算,那么醫院收的疑難病例越多,可能賠的錢也越多,據此他們更愿意收一些簡單的病人。由此看來,現有的引導機制實際上起著負向引導的作用。”

推進分級診療,就需要對財政補償、支付與價格體系做進一步設計與調整。上海市衛計委黨委副書記鄔驚雷說,“三甲醫院更多應該做疑難危重病例,支付設計就要給予這方面的鼓勵與引導。對一些簡單的病例,當然需要不斷的經驗累積,但如果這家醫院大量地做簡單的病種或手術,就提示需要支付方式做些調整。”

在專家看來,在我國推進分級診療,改變醫療習慣,涉及醫保、財政、價格等多種政策引導與杠桿調節,需橫向多部門協調,打通這“最后一公里”。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意見認為,當下的分級診療不是回到過去的“定點醫療”,它將是一種新型分級診療,這在我國可能是一種模式,也可能是多種模式并存。如今,“互聯網+”等新理念引入,也將為這種模式的推進與落地注入更多可能性。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