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19日發布《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強調提升產品品質與發展中國品牌;而被點名要大力發展的機器人、智能制造概念股價更是大幅上漲,反映市場對于官方政策的樂觀態度。
《中國制造2025》具體指出9大戰略任務和重點,包括提高創新能力、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強化工業基礎、品質品牌建設、綠色制造。并點名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航空航太、軌道交通設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療等10個重點發展領域。
在中國國務院表達大力發展數控機床與機器人產業之后,A股相關類股昨日立刻大漲。秦川機床、向日葵、佳士科技、銳奇、博實、三豐智能、機器人等10多檔相關概念股都以10%的漲停幅度收盤。
機器人引領“中國制造2025”
中國近年來制造業機器人使用量暴增,2013年時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1大機器人市場,但機器人國產比例極低,對進口依賴程度高,使得工信部曾在去年發表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三五規劃,希望加強本土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機器人行業每年成長速度在35%~60%,預估未來3~5年成長速度還會更快一點。”全球機器人產業研究專家羅百輝表示,中國制造2025是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這其中包括研制出智能機器人等智能化產品,且生產過程實現智能化或信息化,并在企業層面建立工業互聯網或物聯網。規劃將圍繞汽車、機械、電子、危險品制造、國防軍工、化工、輕工等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以及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應用需求,積極研發新產品,促進機器人標準化、模塊化發展,擴大市場應用。突破機器人本體、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傳感器與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設計制造等技術瓶頸。
規劃指出,到2020年,制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將緊密圍繞重點制造領域關鍵環節,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支持政產學研用聯合攻關,開發智能產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裝置并實現產業化。依托優勢企業,緊扣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供應鏈優化,建設重點領域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在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地區、行業和企業中,分類實施流程制造、離散制造、智能裝備和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務等試點示范及應用推廣。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統,搭建智能制造網絡系統平臺。
根據中國國務院的公告,中國計劃通過3步走實現制造強國戰略目標。
第一步: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制造強國行列。
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制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制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優勢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
到2025年,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兩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邁上新臺階。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重點領域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優勢行業形成全球創新引領能力,全面實現工業化。
第三步: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制造業主要領域具有創新引領能力和明顯競爭優勢,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