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調研,最令筆者難忘的是佛山廣工大研究院中那種生機盎然的機器人“生態圈”:這里匯聚了機器人產業鏈不同位置的企業,有安川等全球知名機器人企業的創新資源,也有新鵬、萬世德等自己培育孵化的機器人新秀企業;有一批國內外重點實驗室和知名院士專家團隊,也有本土的研究機構和科研人才……他們是鄰居,卻并不“以鄰為壑”,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一些企業在同一棟樓中互為上下游,彼此往來密切。
如何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及行業應用,近年來眾說紛紜。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的一席話令人思索。他認為,今天沿海地區推進的“機器換人”計劃對于緩解用工荒、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確有積極意義。但是,這并不能推動當地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我們現在發展機器人產業的思路和做法正在走入誤區,依靠引進國外機器人企業來建設生產基地的做法已經過時。
的確,我們發展傳統制造業所走過的彎路無需贅言,機器人作為新興的智能制造的重要載體,其發展絕不能再重蹈傳統制造發展的覆轍。如羅軍等專家提出的那樣,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從全球視野重新架構,駕馭全球優勢資源,以研發與市場需求“雙輪驅動”,開發出更多有實際需求的高技術產品。
而這一切的實現,單單依靠出臺優惠政策、依靠幾家龍頭企業帶動,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建立起機器人產業應用發展的良好“生態圈”。
此次調研筆者高興地看到,不光在一些公共平臺內部,在深圳、佛山等城市,區域性的機器人發展“生態圈”正在形成。比如在佛山,機器人生產企業和應用企業間已逐漸模糊了界限,他們抱團發展、協同攻關、彌補產業鏈薄弱環節的態勢十分明顯。前不久佛山市還成立了機器人產業創新聯盟,匯集機器人企業、裝備制造業龍頭和行業協會、高校等,將產業鏈上分布零散的各種資源和需求有效集中,打造機器人“個性研發—批量生產—產業規模”的生態鏈。
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而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前景何其令人振奮!展望未來,如果每一個機器人基地,每一座制造業城市,乃至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每一個經濟區,都能形成多元化的“機器人生態圈”,產業鏈協作創新,區域協同發展,我國在機器人產業發展上必將大有作為。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