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中國制造2025》提出,通過質量品牌建設、推行綠色制造等9項戰略任務,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于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這意味著,到2025年,我國綜合指數接近德國、日本實現工業化時的制造強國水平,基本實現工業化,進入世界制造業強國第二方陣。”工信部部長苗圩說。
圍繞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全面推行綠色制造等任務。據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李東介紹,工信部今年已向全國發布了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實施方案,6月底之前確定今年的試點示范項目,計劃今年選30個以上試點示范項目。預計將連續實施三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具體的安排是2016年繼續擴大試點,2017年準備全面推廣。
另外,根據《中國制造2025》,到2020年,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將下降20%。
【制造強國】
全部內涵是“由大變強”
《中國制造2025》指出,我國制造業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位,但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具體表現包括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2.95%]對外依存度高等。
在此背景下,如何理解制造強國戰略?苗圩用一個詞概括了《中國制造2025》的全部內涵:“由大變強”。據新華社報道,苗圩強調,要實現由大變強,需加大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用信息化帶動整個制造業發展,讓中國制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要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提升制造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中國質量】
發展創新驅動樹立中國品牌
要實現中國質量,《中國制造2025》中提到,要堅持發展創新驅動,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同時加強質量品牌建設:樹立中國制造品牌良好形象。
資料顯示,中國出口的商品中90%以上是貼牌產品,“中國制造”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際名牌,加快中國企業和品牌“走出去”的步伐。
《中國制造2025》指出,要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實施工業產品質量提升行動計劃。鼓勵企業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不斷提升“中國制造”整體形象,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質量轉變。
【綠色制造】
企業不“綠色制造”將上黑名單
積極推行低碳化、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綠色制造”理念貫穿《中國制造2025》。為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要大力研發應用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提高制造業資源利用效率。
據新華社報道,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透露,工信部將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包括建設綠色工廠、實施綠色制造、加大循環利用、倡導綠色消費等方面,并建立嚴格標準和評價機制,企業如不符合綠色制造要求,將上“黑名單”。
更多資訊請關注運動控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