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納米機器人醫術高超

時間:2015-05-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蘇黎世的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師布拉德·尼爾森和他的團隊已經對納米機器人進行了長達10年的研究。他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表示:“我們正在研制能夠利用外部產生的磁場進行引導的超微型機器人,可用于在人體內完成各種工作。”

想象一下體積極小的納米機器人,一個茶匙便可裝數十億個。這種超微型機器人可成群注入患者體內—例如最為脆弱的心臟和大腦,進行超精確藥物“投送”或者扮演外科醫生的角色,在體內為患者實施手術。聽起來是不是很科幻,是不是聯想到1966年經典科幻片《神奇旅程》中的情節?在這部影片中,4名醫務人員乘坐可縮小至微觀尺寸的潛艇進入一名昏迷的美國科學家的血管,挽救他的生命。他們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清除威脅生命的血凝塊,而后恢復正常尺寸。雖然過程比較艱難,但他們成功了,最后通過眼淚離開這名科學家的身體。隨著納米技術的快速發展,科學家有望讓《神奇旅程》中的情節成為現實。

在蘇黎世的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師布拉德·尼爾森和他的團隊已經對納米機器人進行了長達10年的研究。他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表示:“我們正在研制能夠利用外部產生的磁場進行引導的超微型機器人,可用于在人體內完成各種工作。”

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率先提出利用微型機器人治病的想法。用他的話說,就是“吞下外科醫生”。在1959年的演講《在底部有很多空間》中,他提出了這一想法。雖然沒有使用“納米”這個詞,但他實際上闡述了納米技術的基本概念。科學家普遍認為這是對納米技術的第一次概念論證。費曼表示:“你可以將機械外科醫生送入血管,讓它隨著血液流入心臟進行觀察。它能夠找到出現問題的瓣膜,利用一把小刀將其切掉。”

納米機器人在絕對無塵室制造,防止它們感染細菌。這種制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與電腦芯片類似。尼爾森指出這一次的成功測試給了他們很大鼓勵,促使他們探索納米機器人的其他應用,例如治療心臟病。在治療心臟病時,納米機器人將穿過一根直徑2到3毫米的導管,進入需要治療的特定部位。這種導管技術也可用于大腦以及其他部位,例如腸道和尿道。進入這些部位的最大難度就是一定要達到極高的精確度。出于這個原因,納米技術長久以來一直被譽為未來對抗癌癥的最理想武器。

外科醫生如何操控納米機器人?尼爾森表示:“他們需要接受培訓,學習如何使用這種機器人。我們設計了一種直觀的界面,可以借助操縱桿控制納米機器人。”這項技術已經做好進行首批臨床試驗的準備。據尼爾森透露,他們將在2015年進行臨床試驗。他說:“最近,納米技術研究領域的科學家積極探索這項技術在其他方面的應用,例如水處理或者環境治理。你可能會操控數百、數千甚至數百萬個納米機器人,讓它們穿過被污染的水域,尋找和處理污染物而后將它們收集在一起。”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