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目標明確,將帶動中國制造升級為自動化、機器人從工業級跨入服務級,現在中國已有一定的機器人制造實力,將在未來10年進入黃金成長期,躍升為全球最大機器人產銷國,搶攻全球破1兆美元的市場商機。
全球機器人產業研究專家、金模網CEO羅百輝指出,以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來看,2013年全球銷售量為17.9萬臺,年成長率約12%,中國銷售量為3.7萬臺,年成長率58%,占比約2成,成為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其中由本土企業銷售的數量大約0.9萬臺。到了2014年,全球銷量達22.5萬臺,年成長率26%,中國銷售量約5.6萬臺,年成長率到51%,全球占比已提升至25%,持續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而本土企業的銷售量則已增加至1.6萬臺。
受到「中國制造2025」政策推動,羅百輝指出,目前中國登記在案的已有超過4500家機器人相關企業,并有超過40家的機器人概念上市公司掛牌。這些在陸股上市的公司在產業鏈里包括有關鍵零組件、工業機器人單體、相關系統組裝廠,隨著機器人的應用市場將從工業級進入服務級,未來產業的規模將持續擴大。
中國政府驅動機器人產業源自2012年,當年3月科技部《智慧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4月科技部《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7月國務院出臺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工信部的《智慧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了2013年12月工信部《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且至2014年8月國務院《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千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甚至公開說過,不僅要提高中國機器人的水準,也要盡可能占領市場份額(市占率)。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端運算、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跟學科融合,機器人、穿戴式設備滲入人們生活領域,將引領世界進入機器人服務時代,尤其是醫療、看護服務性機器人更可改善老年化社會所帶來的結構性問題。深圳市智能機器人產業園落戶銀星產業園是龍華新區去年實施的“市區聯動”戰略結出的又一碩果。
4月25日,由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市投資推廣署、龍華新區管委會聯合主辦,龍華新區經濟服務局、深圳市銀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新戰略傳媒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智能機器人與手機智能制造高峰論壇”在龍華新區銀星產業園精彩啟幕,并現場舉行了深圳市智能機器人產業園授牌儀式,由深圳市科創委向銀星科技園建設單位銀星集團頒授深圳市智能機器人產業園牌匾。
據悉,此次被授牌的龍華新區銀星產業園,是深圳市最早的一批市特色工業園,已建成區占地約32萬平方米,現有入駐企業140余家,包括世界500強富士施樂、abb、長安標致雪鐵龍等,龍華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留學生創業園、青年創業園等均落戶于此,并吸引了包括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廣東省引進創新科研團隊、孔雀計劃專項首批引進創新團隊等優秀人才及團隊進駐。
智能機器人產業園項目首期將利用銀星產業園已建成的約6.5萬平方米物業,滿足企業即時需求;同時在建物業約25萬平方米,計劃于2017年投入使用,將服務于從孵化到加速不同發展階段的機器人企業及其它智能裝備、智能硬件企業的不同需求,提供多種類型的空間選擇;此外,還有約10萬平方米的儲備用地。
據運營方銀星集團介紹,智能機器人產業園圍繞企業的需求,在空間規劃、平臺搭建、資源配置、產業服務等方面進行了諸多創新,譬如按縱、橫兩條線進行規劃與服務供應。在縱向上,為產業生態圈中處于不同階段的企業或組織提供由小至大的縱向發展空間,包括面向創客團隊的創客空間、智客工坊,面向初創企業的智能機器人孵化器,面向成長型中小企業提供智能產業研發基地、智能產業大廈,面向大中型企業提供總部商務基地、智造工場、企業獨立園區等;在橫向上,根據不同類型企業的需求提供基于價值鏈的延展式產業服務。比如,園區將提供多樣化的辦公空間選擇以及孵化器專業服務;在研發環節,園區將搭建產業研究平臺、公共測試平臺、技術交流平臺,提供軟件開發外包、樣品市場測試等服務等等。
銀星集團表示,將著力建設和完善園區產業研究、展示體驗、產品宣介、項目孵化、投融資服務、產業人才實訓、智能機器人服務外包七大特色平臺,通過智能產業研究院、機器人科技體驗館、機器人主題公園等全新載體,將深圳市智能機器人產業園打造成為深圳乃至全國獨具特色的產業、社區、文化多主題、多功能、多業態相融合的智能產業公園。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