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正在行動中,將中國與東盟的經濟合作也帶入到了新的階段。中國的輕工業與機械工業應該抓好這個難得的發展機遇,與東盟的成功對接,對于這兩個行業未來的發展道路,是很重要的。
中國推動的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行動,正將中國與東盟的經濟合作帶入新階段。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第一站,東盟國家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充滿機遇和可能。
由中國——東盟商務協會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亞太中心主辦的兩場對話會分別于4月22日上午和下午在北京召開。中方對話者是中國輕工行業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的多個相關協會領導人及代表,東盟方對話參與者則是東盟有關國家駐華商務參贊及其他相關代表。
借力“一帶一路”中國機械工業對接東盟
在會上,中國——東盟商務協會聯合主席許寧寧表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為雙方輕工行業合作開拓了新空間,加強行業對接可以以點帶面推進企業互利合作,越來越多的中國機械企業看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商機。
目前,東盟正在大力推進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實施互聯互通,這也為雙方企業提供了海外發展的新機遇。打造升級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抓手,雙方可通過產業合作升級,打造優勢互補的產業鏈,提升產業鏈價值,促進產業升級,實現經濟增長。
產業合作的前提是行業對接。雙方的行業對接可從加強雙方行業商(協)會的合作入手,以點帶面推動雙方企業合作,也就是說,要通過雙方行業商(協)會的合作,帶動中國企業更多地前往東盟國家投資,從而推動雙方產業合作的新發展。而促進雙方對話與行業對接,最終推動產業合作也正是發起本輪對話會議的主要宗旨。
中國——東盟商務協會是中國與東盟國家搭建的促進雙方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據悉,為滿足中國企業了解和開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商機的需求,應印尼、馬來西亞、泰國邀請,中國——東盟商務協會組織有關省市商會負責人及企業家代表團將于7月份出訪東盟,考察區域合作新商機。
中國——東盟輕工行業對接以點帶面促合作
中國方面,參加本次中國——東盟對話會議的輕工業行業協會包括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及中國家具協會的領導人。而東盟方面,參與者有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越南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菲律賓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緬甸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等。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陶小年介紹,2014年,中國輕工業全行業對東盟進出口總額為912.71億美元,同比增長28.16%,其中,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是中國在東盟輕工行業的前三大貿易伙伴。“當前,中國的輕工消費品在國際市場上仍有較大的性價比優勢,也相對更適合東盟國家的經濟發展、消費水平和生活習慣。”陶小年還表示,近十年來,已有眾多中國輕工業企業在東盟投資,進行產品的加工組裝并銷往歐美。當前來看,中國與東盟間的貿易合作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如紡織服裝貿易帶動了縫織機械類相關的產業規劃在東盟國家得以推進,此外,雙方在工程設計領域也有合作,如工程設計公司在越南設辦事處等。
會上,有企業方代表表示,當前中國企業有積極開拓東盟市場的愿望,但對東盟國家輕工業行業的發展規劃及優惠政策等缺乏了解。對此,陶小年表示,希望借此機會交換信息,建立健全雙方良好的對接渠道。
同時,東盟各國官員也分別介紹了各國的特色產品及經濟發展現狀。
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特別推薦了馬來西亞的清真食品及相關制品,表示其符合中國穆斯林民眾的宗教需求和廣大民眾對食品安全的要求,并表示歡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前往馬來西亞投資設廠。越南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則著重介紹了越南在簽訂自貿協定方面的情況。菲律賓駐華商務參贊表示,菲律賓已于去年12月18日獲得歐盟普惠制加待遇(GSP),歡迎中國企業利用在菲生產產品享受零關稅的優勢,踴躍在菲投入資源。緬甸駐華商務參贊表示,其輕工業當前尚不發達,非常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
2013年,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曾牽頭成立了中國——東盟鞋業行業合作委員會。出席此次對話會的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中國——東盟鞋業行業合作委員會中方主席蘇超英表示,中國與東盟鞋業行業合作的潛力非常大,雙方在市場、資金、技術、設計、勞動力資源、設備、五金配件方面都有很強的互補性。他認為,中國——東盟商務協會組織召開行業對接會議,將有助于加快推動雙方務實合作。
中國機械企業應抓住新“海絲”商機
對話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及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協會、中國皿型機械工業協會的領導人與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共同探討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背景下,中國與東盟在機械行業合作上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宋曉剛談到,2014年,中國——東盟機械工業貿易增速高于中國整體機械工業貿易增速3.6個百分點,雙方貿易額達691.1億美元,增長11.66%,占中國機械工業整體對外貿易的9.5%。中國自東盟進口機械工業產品增速由2013年的2.26%增加至12.16%,達164.6億美元;中國向東盟國家出口526.5億美元,增長11.51%。宋曉剛認為,此次對話會有利于雙方加強信息交流,進一步了解對方的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規劃,對于深化互利貿易與投資合作都有著積極意義。
許寧寧表示,東盟正在大力推進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而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則是建設東盟共同體的重要內容之一。東盟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中國工程機械產品、重型機械產品、電器工業產品的“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機遇。今年一季度,中國對外貿易平均增幅同比下降6.3%,而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卻較上年同比增長了4.3%。
“中國企業在走進東盟的發展過程中,既有區位優勢,又有FTA的政策優勢,而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的到來也將有利于東盟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機械工業的產業升級。未來,中國與東盟應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作為著力點,進一步推動兩國的貿易合作。”許寧寧說。
除此之外,近年來東盟農業的發展也使得其對中國農業機械需求旺盛。菲律賓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夏婷婷表示,菲律賓當前缺乏專業化的農機服務體系。雖然基礎條件薄弱,但從長遠來說,菲律賓農業機械的發展蘊藏著巨大的潛力,發展前景相當廣闊。她提到,菲律賓每年都會舉辦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歡迎中方農業機械企業前往參展。
馬拉西亞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則提到,馬來西亞正在進行經濟改革計劃,注重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勞工的產業,更注重發展能夠提高產業價值鏈的產品。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械傳動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