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凡達》中,受傷的退役軍人杰克靠意念遠程控制其替身在潘多拉星球作戰。在國防科技大學,也有這么一支研究大腦的創新團隊,他們近期研發出腦控機器人,使科幻逐步走向現實。科研團隊通過技術將人腦電波轉換成指揮機器人的計算機指令,從而實現用人腦直接控制機器人運動。在不遠的未來,人們只需要通過腦電波即可輕松打開家門、使用廚房電器……神話故事里的“芝麻開門”或許會成為人們家居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場景。
現場:人腦控制機器人行走
一個小巧可愛的機器人正靈巧而不失謹慎地前進、轉向。但讓你想不到的是,它的這些動作并非由人手工操縱,而是由人腦直接進行控制。這是國防科技大學認知科學基礎研究與創新團隊正在進行的腦控機器人實驗。
把人腦作為一個環節接入系統,利用人腦的智能提升整個系統的智能化水平。該團隊的這個腦控技術,提供了除電氣系統、人手之外的另一種系統的操控手段。在不久的將來,殘疾人可以用腦控輪椅代替雙腳行走,而對于許多開車一族來說,實現腦控駕駛無疑是一大福音。
“這就是我們的腦電波電極帽,它能夠采集人的腦電波,那么這套裝置就能把它微弱的腦電波放大,傳送到計算機中。這個就是我們現在實時采集到的人腦工作時產生的腦電波。我們可以從這些腦電波信號中讀取人的想法,然后通過計算機把人的想法轉換成機器人的控制指令,并通過無線裝置發送給它。這樣,我們就可以僅僅通過大腦的想法來控制機器人完成前進、左右轉彎等動作。”國防科大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博士生姜俊介紹。
未來:腦控駕車不是夢
“就是想把腦作為一個環節,加到汽車駕駛中來,實現機器的優勢和人腦的優勢同時發揮。”國防科大認知科學基礎研究與創新團隊副教授劉亞東表示,腦控技術屬于認知科學的研究范疇,而且是偏向于應用的那部分。認知科學的目的在于揭示大腦智能的本質,相關研究已經成為當前科學界,特別是生命科學界的最前沿。21世紀被許多科學家稱為“生命科學、腦科學的百年”。“未來戰場上,腦控槍、腦控車都可以得到很重要的應用。”
近幾年,腦科學與認知科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歐、美、日相繼啟動各種人腦計劃,中國也將全面啟動自己的腦科學計劃。目前,“中國腦計劃”已經獲得國務院批示,并列為“事關我國未來發展的重大科技項目”之一,將從認識腦、保護腦和模擬腦三個方向全面啟動,全面推動腦科學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搶占新一輪產業革命制高點。
國防科技大學認知科學基礎研究與創新團隊組建于1998年,是一支由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軍隊領軍人才、軍隊拔尖人才組成的國內外知名的研究團隊。2008年該團隊在認知科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是國防科大首次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此獎項。2012年,該團隊完成的“神經生物信息模式識別與時空分析”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實現了該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上零的突破,也是總裝系統成立以來唯一的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