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醫療機器人逐漸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其中,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是目前醫學領域最具代表性、最權威的手術機器人。
目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被世界各國醫院爭相采用。截止到2012年為止,由達芬奇機器人輔助完成的手術超過20萬臺。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全球共裝機3266臺,其中美國2223臺,歐洲549臺,亞洲350臺。
目前,國內共有29家醫療單位可開展達芬奇機器人手術。近日,多家醫院傳來好消息,達芬奇機器人在不同的手術中屢創佳績,越來越多的患者可就近得到手術機器人的精準“照料”。
國內“達芬奇”屢創佳績
2015年4月1日,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正式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投入使用。北大醫院普通外科胃腸腫瘤專家團隊,應用此機器人手術系統順利完成首例手術,為一名直腸癌術后、肝臟孤立轉移瘤的患者,完美切除肝臟轉移瘤,切除過程僅20分鐘,這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北大醫院的應用拉開完美序幕。
2015年3月29日,在武漢協和醫院心外科,一名瓣膜疾病合并先心病病患者成功接受了由主刀醫生“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進行的全機器人瓣膜成型加房間隔缺損修補術。據悉,自從2月初達芬奇機器人落戶武漢協和醫院,目前該院已將達芬奇成功應用于胃腸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心外科手術,成功開展機器人手術近50臺。同日,武漢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為一名的女患者完成了達芬奇機器人下心臟修復手術,這也是中南地區首例機器人心臟手術。
2015年3月12日,39歲患者熊某從解放軍總醫院普通外科痊愈出院,標志著國內首例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食管裂孔疝修補術及胃底折疊抗反流術”取得成功。手術歷時2小時50分,整個過程出血僅30毫升。術后8小時患者下地行走活動,38小時患者腸蠕動恢復,62小時患者進流食,手術后未出現腹痛、腹脹及胃部不適。
此外,近日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還在南京首次嘗試宮頸癌手術。南京鼓樓醫院婦科主任醫師周懷君表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能夠自動過濾手上的顫抖動作,使手術更加準確,減少術后并發癥。宮頸癌手術是最復雜的婦科手術,傳統的手術方式至少由4名醫生同時進行;“達芬奇”的加入使得主治醫師單獨一人就能完成多個手術環節。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究竟是何物?
達芬奇手術系統是由IntuitiveSurgical公司開發設計和制造,1999年1月獲得歐洲CE市場認,2000年被FDA正式批準投入使用。此手術系統最初主要用于泌尿外科的微創手術,例如前列腺切除手術,現在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心外科,婦科以及小兒外科等外科微創手術。
達芬奇機器人系統配有高分辨三維內鏡,可將患者體內探查到的圖像放大10~20倍。手術中,機器人的機械手臂在病人體表留下的創口僅有1-2厘米,出血更少,術后病人疼痛感更少,恢復更快。此外,由于機器人手臂在患者體內可靈巧轉動,這是傳統腔鏡所不具備的重要突破,手術的精確度實現質的飛躍。三大特性使得外科醫生能夠超越傳統外科手術技術的限制,將微創技術更廣泛的應用于復雜的外科手術,將外科手術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隨著機器人系統的不斷發展進步,達芬奇機器人也在不斷更新換代。目前市場上普遍應用的是第三代產品,達芬奇Si系統。這款機器人在實時操作上已經非常到位,但是手術的操作范圍上比較局限。如果醫生想要繼續探究病人其他部位或身體更深部位的病理情況,需要重新定位。
去年,IntuitiveSurgical公司發布了旗下機器人手術系統的第四代產品——達芬奇XI系統。該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四個微創手術刀的設計,并且可旋轉支架的設計能夠使其旋轉到身體的任何部位。更為重要的是,如果醫生認為有必要,那么這四個微創手術刀可以取出以及重新植入身體內部。
未來前景
在發達國家,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已經在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及婦科等多科室進行了微創手術。然而,在國內由于擁有“達芬奇”的醫院不多,且費用比普通手術貴2-3萬元,目前“達芬奇”的使用才剛剛起步。如果將來“達芬奇”能夠普及,將機械手和操控臺進行聯網,醫生即便身在北京、上海,也可為其它地區的患者做手術。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