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的支持下,我國傳感器企業數量和行業規模發展較快。
傳感器就是將外界的各種信息轉換為可測量可計算的電信號,經過設置的程序輸出結果,發送指令使各種事物可以不由人控制而只是由外界條件的變化自覺地調整行為。現階段只是處于智能技術的初期階段。
我國在傳感器生產產業化過程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同時提高自己的技術,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形成了傳感器生產產業規模。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傳感器制造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早在2009年底,敏感元件和傳感器年總產量已達到20億只,傳感器產品達到10大類、42小類、6000多個品種。同時,傳感器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社會發展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
據悉,建立智能電網發展前景所需大部分成本得花費在終端電力分布系統以及智能電網在電力設施上的終端信息系統,網絡安全軟硬件建設,很大一部分將投資在傳感器網絡上面,直接帶動了傳感器的市場。在智能電網發展中,利用傳統的傳感器已經無法對某些電力產品的質量、故障定位等作出快速直接測量并在線監控。而利用智能傳感器可直接測量,對產品質量指標、以及故障等進行測量(如溫度、壓力、流量)。
基于我國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研究技術的薄弱,我國傳感器技術暫時不能完全滿足國內的需求。未來傳感器市場的主要增長將更多來自于具有創新性的新興傳感器。
更多資訊請關注傳感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