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是一套模式和體系,它的最終目的是改變現有制造模式,它帶來了一種新的游戲規則。在這種規則下,機器人與網絡、大數據起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4月9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電子報社協辦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在演講中表示,目前全球制造業正面臨著制造模式的變革,基于網絡、傳感、大數據和機器人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向我們快步走來。他認為,機器人將驅動制造模式的變革,這是工業發展的必然階段。
工業4.0是新的游戲規則
曲道奎說,工業4.0將改變原有制造模式,制造模式變革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趨勢。工業4.0是一種新的游戲規則,勞動力因素加快了變革的進程,機器人與網絡在新制造模式變革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人類勞動力和越來越智能的數字勞動力(機器人)正在日益變成替代關系,而不是互補關系,從而引起社會變革。
工業4.0到底是什么東西?曲道奎的總結是CPS,就是信息、物理系統結合到一起。他說,工業4.0就是利用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將更為強大的機器群連接起來,實現機器之間的信息共享、自相控制、自行優化和智能生產。
工業4.0是一套模式和體系,它的最終目的是改變現有制造模式,它帶來了一種新的游戲規則。在這種規則下,機器人與網絡、大數據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當前環境下,工業4.0是趨勢,網絡技術提供基本平臺支撐,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提供設備支撐,創新驅動成為常態,企業轉型、升級、變革變為永恒。
第一次機器革命,化石能源、礦產資源、生物質資源以及自然環境是其生產生活的主要對象和來源,遭遇“資源消耗+環境破壞”的增長極限。第二次機器革命,對信息和智能的開發代替對大自然的攫取,遵循創新、綠色、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知識和信息成為經濟社會賴以發展的主要資源。“第一次機器革命”始于18世紀,以蒸汽機技術為標志的工業革命實現了生產力的極大飛躍。工業革命引領了人類“第一次機器革命”——社會發展進程第一次主要由技術創新驅動,這一次機器革命堪稱我們整個世界最深刻的社會大轉折。“第二次機器革命”始于20世紀末期,“智慧力量”將更多地支配甚至取代第一次機器革命的“金屬力量”。人腦智慧的開發延展、知識信息的聚合處理、新創意的融合運用、數字技術與機器人智能制造的深度結合,將徹底顛覆傳統的制造模式。
現在支撐4.0模式變革的是第二次機器革命,假如沒有第二次機器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只是一個框架。
機器人是制造業“明珠”
智能機器人技術和產業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而且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傳統的機器人無論機械手還是機械臂,都是一種可編程設備。新一代機器人脫離了機械設備的概念,更多納入了網絡、信息的傳感,包括醫療、服務、軍方、國防安全等等。在這個范圍內,機器人的范疇由過去的工業機械手拓展到醫療、國防、服務等。
“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機器人包括了智能傳感,但不是過去的智能設備,或者單一的機械手的概念。
機器人的變化有幾方面,一是范疇從工業機器人向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延伸;二是功能從高端裝備向機器“人”發展;三是支撐技術從機械、電子、控制變為網絡、大數據、智能傳感;四是應用領域從工業擴展到航空航天、醫療康復、社會服務等。現在機器人正在加速驅動模式的變化,原因是受勞動力成本、產能的制約,市場需求的個性化、定制化等因素影響,導致制造模式必須變革,所以工業4.0提出了一種新的制造體系。
中國現在的制造模式是難以持續的,勞動力密集、低成本、低附加值,對環境嚴重依賴。這些都導致中國的整個制造業必須轉型升級。
當前的機器人對新的制造模式能否形成支撐呢?第一是能夠形成技術支撐。在網絡能力上、在技術因素上、在提升效率和質量上,機器人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第二是形成成本支撐。人力成本在上升。但機器人的價格這十幾年下降了50%多,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也具有了廣泛應用的條件。此外,質量、效率、管理等一系列的附加值的提升,也是機器人的優點。這些都使機器人大批量應用成為可能。第三是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到期,用工難、招工難又加速了機器人應用的進程。
至于大家擔心的機器人與就業是不是有矛盾?我認為沒有矛盾,因為現在中國很多行業是缺少勞動力的。還有一些行業,人是做不了的。因此從長遠來講,機器人替代技能的勞動者,是一種趨勢。
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