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杭州市新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杭州市太陽能光伏產業協會聯合,召開了“杭州市2014年度光伏產業十大新聞事件”新聞通報會。從通報情況看,盡管全國光伏產業仍處于“寒冬”時期,但2014年杭州市在光伏產業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細心的杭州市民不禁要想,杭州很多小區連太陽能熱水器都不太能見到,怎么取得產業突出成就呢?原來,杭州的光伏產業屬于墻內開花墻外香。
光伏產業靠“差異化”取勝
一提到光伏產業,不少人還是比較陌生。那么除了太陽能熱水器,究竟我們身邊有哪些“光伏”的影子呢?杭州的火車東站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你知道火車東站的屋頂“大有文章”嗎?它是國內最大的屋頂光伏電站,平均每年發電量1000萬度,可滿足杭州市約5000戶城市家庭、近2萬人全年的用電需求。如果與傳統火力發電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5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800噸。
再比如說下沙學源街上的10個公交站,你可能不會注意它們的頂棚與其他的不一樣,因為它們是采用天裕光能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替換原夾膠玻璃頂棚,既使得頂棚重量更輕更安全,又可充分利用當地太陽能資源。比如說候車亭里的燈箱LED燈,就是通過白天利用太陽能發電儲存于蓄電池,夜晚由蓄電池給LED燈供電。
杭州市光伏協會秘書長趙永紅說:“盡管全國光伏產業不景氣,但浙江的企業很淡定。”這淡定的背后則是因為杭州的光伏企業以“差異化協作創新”為特色,堅持走“小精專”特色發展道路。也就是說,每一家光伏企業都在尋求差異化道路,在細分領域做到領頭羊的位置。比如龍焱能源有限公司以“碲化鎘薄膜太陽電池技術產業化”技術,榮獲2014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具投資價值的領先技術“藍天獎”;2014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杭州福斯特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EVA太陽能電池膠膜、太陽能電池背板、共聚酰胺絲網狀熱熔膠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已經連續多年市場占有率居全球首位。
“總的來說,2014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就拿2014年全市新增裝機項目來說,共有151個,總計59883.18kw。而截至2014年12月31日,累計裝機項目194個,總計裝機規模為95607.92kw。也就是說,去年一年杭州市做出了以前好幾年的量。”趙永紅補充說。
成本太高光伏產品大多出口國外
其實,提到光伏產業,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身邊應用不多。的確,我國的光伏產品90%以上以出口為主,而且像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發展得尤其好。杭州一家企業甚至還收購了德國知名光伏企業Conergy,該工廠附近的道路還以杭州的光伏企業命名,成為德國歷史上第一條以中國企業命名的道路。
為什么光伏產業的應用,國內市場比不過國外市場呢?原來,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價格。在德國、澳大利亞等國,電費價格遠遠高于光伏產品的購置費。以光伏產業的“智能微網儲能系統”為例,它可以實現光伏發電在家庭微電網和大電網之間的智能化管理。用通俗的話說,這套設備可以幫助家庭用戶實現白天太陽能發電并且連接儲電設備,進而節省電費。在國內,這套設備因為成本高而國內電費相對便宜的情況下很難推廣。但是澳大利亞的電費可沒我們這里便宜,因此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安裝一套5kw的系統,一般售價為10000澳元,平均一戶家庭每天的電費為5.9澳元,一年為2150澳元,也就是說,購置設備的成本可在五年通過省下的電費收回。而其使用壽命至少為10年。
隨著研發技術的不斷提高,設備的成本也在逐步降低,說不定到時候國內市場也可以考慮開拓。
因此說,光伏業目前發展的瓶頸主要是推廣設備的成本太高,這也是為什么國內很少應用的原因。杭州市經信委高新處處長李竹強表示,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光伏企業的技術創新改造進一步加強外,要讓成本降下來;另外一方面,政府的重視和補貼也越來越大。“光伏產業的設備成本較高,這也是光伏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大瓶頸,眼下,政府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是強勁的支持。”
以建德市為例,建德市戴家中心村新農村改造,投入光伏陶瓷瓦屋頂發電項目,國家、浙江省、杭州市大力發展新能源推出了各項補貼政策,即0.42(國家)+0.1(省)+0.1(杭州市)+0.1(建德市)+0.46左右(浙江地區脫硫電價)=1.18元。也就說,該村62戶年發電62000度,每年發電補貼約為1.18×62000=73160元。當然,除了直接的資金補貼支持外,政府也有組織舉辦多次光伏產業研討會以及積極促進企業之間的相互協作等多項舉措。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