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傳感器:未來人類外置的眼、鼻、耳、口、手

時間:2015-04-0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傳感器的存在和發展,能使物體具有觸覺、味覺和嗅覺,好似有了眼睛、舌頭和嘴巴等感覺器官,并通過互聯互通和數據的搜集得以活化,以之為基礎產生的大數據分析更使未來的智能決策成為可能。

傳感器的存在和發展,能使物體具有觸覺、味覺和嗅覺,好似有了眼睛、舌頭和嘴巴等感覺器官,并通過互聯互通和數據的搜集得以活化,以之為基礎產生的大數據分析更使未來的智能決策成為可能。

而“工業4.0”的概念最早由德國提出,強調了傳感器是實現其生產智能化的必備元素。即在現代工業生產,尤其是自動化生產過程中,用各種傳感器來監視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參數,使設備工作在正常狀態或最佳狀態,并使產品達到最好的質量。

往前追溯,早在2008年IBM率先提出的“智慧城市”概念,也能看到傳感器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IBM提出建設智慧地球需要三個步驟。其第一步就是傳感器的應用——即將各種創新的感應科技嵌入物體和設施中,從而令物質世界極大程度數據化。隨后,隨著網絡的高度發達,人、數據和各種事物都將以不同方式聯入網絡。第三,先進的技術和超級計算機可以對這些堆積如山的數據進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將生硬的數據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洞察,并幫助人們做出正確的行動決策。

在今天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傳感器也已經不再是工業的代名詞,手機、相機、空調……幾乎所有的電器中都會有傳感器的身影,而這是否表明傳感器的應用已經達到極限?

記者就此抽樣了解了當前最熱門的智能家居領域。結果發現,市場上已有的智能家居方案,多數僅靠智能手機和智能路由實現一些基礎功能。一業內專家就告訴記者,真正的智能家居還需要添加大量的傳感器作為支持,否則,智能手機、智能路由也不能感知用戶真實情況。因此該專家認為,作為物聯網的子系統領域,智能家居應當是以APP控制為輔科,傳感器感知為主的系統搭建方案。

據此看來,傳感器在智能家居確仍有很大的市場未被發掘。據此推斷,在車聯網、移動醫療、智慧農業、智慧物流等更多的應用領域,都不同程度的潛藏著新興應用等企業去發掘。既如此,傳感器的市場規模到底能有多大?記者又通過查閱日前發布的《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白皮書(2014)》了解到,2009-2013年國內傳感器市場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2014年市場規模已達到860億元上下,并預測未來5年我國傳感器市場將穩步快速發展,平均銷售增長率將達到30%以上。

“傳感器的市場規模之大我們不容置疑,而我們更應注意到國內正在逐步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傳感器產業體系,RFID、傳感器、智能終端、網絡通信設備等,都將成為未來物聯網建設中的核心領域。”潘主任告訴記者,“2015到2016年間,傳感器或將迎來一次爆發,因此我們今年將重點關注‘工業4.0’領域的發展趨勢,引導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及時把握產業機遇。如果您想了解更前瞻的行業信息,可以來參加我們與深圳物聯網展會同期舉辦的2015(第八屆)國際物聯網發展高峰論壇,屆時我們將會邀請到權威的行業專家跟大家一起討論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工業信息化升華轉型。”

更多資訊請關注傳感器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