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廣東省政府印發的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3年行動計劃(2015-2017)中了解到,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工業轉型升級推動廣東經濟轉型升級,穩步實現由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轉變,將建成2個國內領先的機器人制造產業基地,機器人制造及相關智能裝備總產值從2014年的300億元提高到600億元以上,3年累計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使制造業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從去年至今,面對珠三角“機器換人”更迫切的需求,廣東從省級層面到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制造業大市,無不依據各自產業規劃推出了相應的機器人產業發展策略,并出臺了相應政策。佛山市在制定“智能制造2025”發展目標中,啟動了“機器換人”工程,著力打造形成千億元智能機器人市場,將機器人為重要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發揮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引擎”作用。東莞市則通過加快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及和推進企業“機器換人”行動計劃(2014—2016年),將連續3年在“科技東莞”工程專項資金中安排資金,專項用于推動東莞企業實施“機器換人”。目前,珠三角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企業種類多樣,相關產業組織和布局正在逐步形成。
一個產業的發展,如果要形成完整的上、中、下游鏈條,必須具備與之相匹配的產業標準體系。在珠三角地區,雖然機器人產業不斷激增,但產學研各自為戰,無統一標準,很難使機器人研制、生產、制造、銷售、集成、服務等形成有序和細化的產業鏈。記者在查詢我國有關高端裝備制造業、機器人科技發展規劃中發現,沒有對機器人標準的界定。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的行業標準是沿用1996年制定的機械行業標準,國內也尚無統一專門針對機器人質量檢定的檢測機構。因此,標準體系的缺失,將成為廣東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
作為新興智能裝備制造業的機器人產業,標準體系的缺失,可能令機器人產業難以走入良性循環。為此,有關業內人士和專家呼吁政府牽頭,質監部門支持規范行業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基礎標準和安全標準體系,并與國際標準接軌,為推進機器人產品走向市場奠定基礎。一方面依托科研和研發檢測機構的標準平臺作用,建立企業標準聯盟,形成對于相關企業的吸引效應,推動產業規范發展;另一方面盡快建立和完善清晰的機器人行業標準體系,明確分工并確保各個環節的企業利益,引導行業良性有序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