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MIT等組合單晶硅和鈣鈦礦制新型太陽能電池:效率或超35%

時間:2015-03-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最近幾年,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性能顯著提高,2014年有報告稱轉換效率達到了20.1%。由于材料費低,制造工藝也簡單,因此將來有可能給太陽能電池市場帶來巨大影響。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試制出了由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層疊而成的串聯結構的太陽能電池。雖然轉換效率還不夠高,只有13.7%,但雙方制定了轉換效率達到29%的目標,“最終還有可能超過35%”(論文)。如果目標得以實現,這有可能成為轉換效率高且制造成本低的太陽能電池。

最近幾年,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性能顯著提高,2014年有報告稱轉換效率達到了20.1%。由于材料費低,制造工藝也簡單,因此將來有可能給太陽能電池市場帶來巨大影響。

不過,對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而言,可用于發電的光波長區域稍偏向于短波長區。而對現在主流的太陽能電池——硅類太陽能電池而言,長波長的可見光和近紅外線更有助于發電。因此,研究人員之間普遍認為:將兩者組合起來,可以使用更廣泛波長的光和近紅外線,能實現效率遠超過現有硅類太陽能電池的太陽能電池。

最早嘗試將兩者組合在一起的是MIT。MIT試制出了頂層單元采用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底層單元采用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的串聯結構的太陽能電池。

據MIT介紹,以前也有將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和硅類太陽能電池簡單重疊的例子,但是分別導出電力。這次是第一次將兩種太陽能電池做成一個整體元件。

不過,試制出的串聯結構的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只有13.7%。論文中指出,轉換效率低的原因是:(1)MIT等制作的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因元件優化不充分,各太陽能電池的單體性能都很低,(2)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中的電流特別小,整個元件的電流值有限等。關于(1),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單體的轉換效率為13.8%,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單體的轉換效率為13.5%。

MIT認為此次試制的串聯結構太陽能電池還有發展空間:如果采用優化技術,使各太陽能電池達到最高效率,那么此次串聯結構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將達到29.0%。

目前面臨的課題是: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作為主要材料之一使用鉛(Pb)以及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容易劣化、元件壽命較短。不過,最近的研發正在尋找Pb替代材料和改善壽命。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