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的逐漸攀升、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日益迫切,以及政策東風的勁吹,機器人[1.59%]正逐漸走進大眾視野,成為投資“新寵”。
近日深圳舉行的一場人氣爆棚的“機器人”產業論壇上,一家規模并不算大的傳統機器人企業,以其轉型故事吸引了眾多企業家、投資者的眼光。
“公司原先做的一些傳統專機設備、線體設備,在功能上比較單一,使用壽命短,且不能進行二次開發,在提升生產效率和節省人力上很有限。后來隨著自動化的不斷發展,客戶要求對整個產品工藝和制程上進行升級,公司便考慮轉型。”四年前,連碩科技董事長、女創業家楊婭“切入機器人領域”之念想,迅即化作了行動,成立專門開展機器人業務的子公司——深圳連碩智慧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涉足機器人業務四年后,連碩科技機器人業務的客戶已達三十余家,其中不乏木林森、雷曼光電[4.02%]、歐普照明、偉智光電等知名企業。在楊婭看來,“無論從事自動化設備生產服務,還是涉足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公司都煥然一新。”
楊婭公司轉型的成功,不僅振奮了自己,也振奮了同行。當日,進軍中國市場17年之久的意大利柯馬機器人公司、與國內知名自主機器人生產商李群自動化雙雙宣布牽手連碩科技,共拓機器人業務。
張小飛向記者分析道,盡管連碩科技是一個小型機器人公司,但其轉型路徑可謂中國眾多傳統企業未來轉型的縮影,同時,機器人行業的頻頻合作,也折射出國內外資本對機器人行業的看好。
“根據我們的調研,截止去年底,中國市場上機器人相關企業共488家,比上年增加235家。市場需求旺盛,主流廠家產能吃緊。”張小飛說。
據統計,2014年,中國市場新增工業機器人4.55萬臺,同比增長35%,未來三年主流本體廠商的產能相繼投產,市場需求持續擴大,中國機器人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預計市場新增量達6.42萬臺。
產業資本競逐外,資本市場亦聞風而動。
3月19日,新時達[2.78%]公告,擬支付現金6229.15萬元受讓上海曉奧享榮汽車工業裝備有限公司32.7850%的股權,同時以現金方式增資7062.9592萬元,交易完成后將合計持有曉奧享榮51%股權,從而乘勢挺進下游汽車工業機器人領域。據了解,這是繼去年收購眾為興后,新時達進軍機器人領域又一重大舉動。類似近期加碼機器人的案例還有大族激光[2.07%],其在短短三個月內,便已成立了總額達15億元的機器人產業基金。
據統計,截止3月22日,A股機器人相關公司已接近60家,而其中不少公司之股價還一度遭到市場追捧,如均勝電子[6.41%]、匯川技術[1.74%]、法因數控[3.41%]、智云股份[5.86%]、華昌達[9.48%]等。
機器人領域甚至開始引起大佬的垂青。例如,王石近日表示,萬科正在自主研發機器人代替物業服務,預計五年后投入應用。此外,據了解,騰訊、小米、順豐快遞等均已涉足無人機領域。
中銀國際指出,2014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繼續快速擴張,預計增速將超過30%。高盛高華研報指出,中國與1978年的日本類似,即將進入像日本之前一樣機器人銷售強勁增長的12年“黃金時期”。業內普遍預計,2020年工業機器人中國市場達到千億。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