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臺灣率先引進工業4.0 助推產業發展

時間:2015-03-0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臺灣將有關鍵產業率先引進工業4.0,包括工具機、金屬加工、3C等,相當於國內有超過一半的制造業會與工業4.0有關,是業者未來5年不可忽視的趨勢。

臺灣將有關鍵產業率先引進工業4.0,包括工具機、金屬加工、3C等,相當於國內有超過一半的制造業會與工業4.0有關,是業者未來5年不可忽視的趨勢。

圖片來源于網絡

工業4.0來了,機器人同事會讓你工作機會消失嗎?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工研院副院長張所鋐及工研院產經中心主任蘇孟宗認為,工作機會不會消失,將轉向人機協同合作模式,并認為臺灣具有工具機及硬體制造優勢,以及鄰近龐大的大中華市場,將是臺灣發展工業4.0的好機會。

經濟部技術處掌握工業4.0趨勢脈動,舉辦解密科技寶藏工業4.0趨勢論壇,長期以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開發先進的智慧型機器人,將在工業4.0扮演要角。張所鋐指出,從自動化進入智慧化進而到工業4.0世代,反而更加仰賴人腦,用人腦累計的知識來操控電腦。

張所鋐進一步指出,臺灣將有關鍵產業率先引進工業4.0,包括工具機、金屬加工、3C等,相當於國內有超過一半的制造業會與工業4.0有關,是業者未來5年不可忽視的趨勢。以西門子424為例,4年內人力成長2倍而產值增加4倍,由此可以證明機器不會取代人力,反而增加工作機會。機器人是工業4.0重要的環節之一,例如工研院開發的手眼力協調機器人,特色是具有視覺辨識能力、順應學習能力,以及觸覺感測器,比傳統機器人更聰明。

此外,工研院開發的機器人,會記憶人類的教導,只要拉著機械手臂上的握把,帶著機器手臂操作一次新流程,它就會記下這整套動作與軌跡,大幅提升換線的效率。

劉克振指出,工業4.0將徹底改變制造業的模式,把工廠和物聯網串聯之後,以往大量生產的型態將漸漸轉變為少量、多樣的客制化生產。他還預測,供應鏈并不會因為工業4.0的來到而移轉回歐、美國家,相反的會更集中在大中華區。

在工業4.0世代,臺灣必須要育成大型的SI(系統整合)公司,這部分必須由工研院或是政府單位來負責執行。政府認真輔導民間企業,更贊成民間與政府共同研發,然後再知識外溢,6到8年內就可看到成果,復制當年催生臺積電的榮耀。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