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我國水泥企業在技術層面與生產成本中已經具備輸出的競爭優勢,但是我國水泥企業想要真正成功“走出去”仍面臨許多困難。業內人士認為,注重技術創新,強化品牌建設成為水泥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基礎。
企業已具備“走出去”條件
記者了解到,我國水泥生產技術領先,已經具備“走出去”的基礎。在技術層面,我國水泥生產以新型干法水泥為主,預計未來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占比超90%,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水泥生產成本中,我國人工和折舊成本低于海外發達國家,具備輸出的競爭優勢。
目前我國水泥產能輸出分為三個層次:一為產品出口;二為裝備出口;三為企業海外建廠。由于區域性特點,海外建廠已是主流。目前冀東(290.67元/噸,0%)水泥、華新(343.75元/噸,0%)水泥、上峰水泥(257.5元/噸,0%)等已布局海外。未來,水泥企業海外建廠進度仍將加快。
雖然我國水泥企業已具備“走出去”的條件,但是想要真正成功“走出去”仍面臨諸多困難。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喬龍德介紹,目前我國水泥企業在海外投資尚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一方面是國內因素,如有關法律法規相對滯后于實踐,政府引導和扶持的政策法規相對滯后于企業“走出去”的需求;“走出去”門檻高、審批手續多,境外投資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境外投資應急援助機制設立也存在著相對滯后的現象,使“走出去”環節多、困難多、制約多。另一方面是境外投資存在著多方面的風險,既有非經營性風險又有經營性風險。非經營性風險主要指一些國家政治動蕩威脅經濟的風險。經營性風險則包括建設期間的合同協議執行存在的風險、經營過程中稅收等商業風險和企業用工等管控缺乏法律保障的風險等,使企業常處在各種風口浪尖上。
注重技術創新塑造知名品牌
“持續不斷的研發創新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基礎。隨著中國所擁有的低價資源優勢逐漸喪失,培育持久創新能力成為企業能否在海外持續發展的根本,而其中技術創新又是重中之重。”中國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蔣中文說道,“進入國際市場,我們選擇了基于全產業鏈能力的總承包業務模式,并確定了差異化的總成本領先競爭戰略。在總承包業務模式構建的同時,公司圍繞總成本領先戰略,通過細化預算管理、優化設計、實施規模化采購、簡化業務流程、縮短工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及現代化大型項目管理手段等方式,確立了相較競爭對手項目實施成本領先的優勢。”
同時,塑造國際知名品牌是保證公司在國際市場長遠發展的核心。據蔣中文介紹,在品牌塑造方面,中材公司重點強化了品質管理和服務管理。此外,蔣中文指出,強化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是全面國際化必經之路。據了解,從2005年開始,中材國際陸續在海外建立了一些分支機構,這些分支機構多在公司海外項目比較集中的區域建立,對區域內資源進行統一調配。“為了適應海外市場情況,公司大力推進本土化,將一些技術要求較低,非關鍵路徑上的土建施工、設備安裝的子項工程分包給當地的企業,同時加大當地員工的聘用力度,提高當地的工程材料、設備采購比例。”蔣中文說道。
“現在我們公司在海外雖然有些分支機構,但規模不大,也不成體系。與此同時,我們的人力資源水平與一個全球化公司的要求還有距離。此外,像‘走出去’的業務流程控制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和細化,需要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蔣中文表示。
更多資訊請關注建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