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制造業需要什么樣的“自動化”

時間:2015-02-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自動化”改造的弊端卻暴露無遺:表面上似乎有“省人”,但一點也“不省心”:投資成本高、靈活性低、維護成本高、無法跟上市場的變化、無法掌握設備核心技術等等。

隨著人力成本的越來越高,國內許多有實力的企業正在尋求用機器替代人工的嘗試,即所謂的“自動化”改造,為了迎合這種需求,許多自動化設備公司也應運而生,市場似乎紅紅火火,好像大家都是贏家。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自動化”改造的弊端卻暴露無遺:表面上似乎有“省人”,但一點也“不省心”:投資成本高、靈活性低、維護成本高、無法跟上市場的變化、無法掌握設備核心技術等等。因此,對于那些剛剛準備步入“自動化”階段的企業家們,“自動化”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是非常值得思考的課題,因為,做出這種選擇是沒有回頭路的。

那么什么是“自動化”呢?首先,我們從“自動化”的定義開始了解“自動化”,百科全書的解釋是:機器或裝置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按規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動進行操作或控制的過程。這個解釋有兩個關鍵詞:“無人干預”與“自動控制”,即要做到兩個“省”:“無人干預”的“省人”和“自動控制”的“省心”。

試舉兩個案例以便于說明。

案例一,某公司在做“自動化”改造的過程中,對“省人”的理解還沒有透徹,只是簡單的將人的工作通過“自動化”改造轉換成機器或設備的工作,領導一看,哇,效果不錯,原來一條線有20人,“自動化”之后,變成了10個人,一年下來,節省了人工費二、三十萬。但代價也不小,從立項到實施,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并投資了好幾百萬。但仔細分析之后卻發現,其實,我們通過對生產線員工的作業及作業機臺工裝夾具的改善,并在一年的時間里持續的去點點滴滴的做,結果也可以節省10人,但卻只花費了“自動化”投資的零頭。

案例二,某集團通過引進先進的自動化設備,改造了一條生產線,經過近半年的試運行,發現其效果比預計的差了很多,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單從設備的性能來看還是相當不錯的,第一是速度快,比落后的設備快了近3倍;第二是功能齊全,稍做改變就有好幾種加工模式來適應其它功能的需要。但問題也來了,第一,性能無法有效發揮,設備的“高速”與市場多品種少批量的“適速”無法匹配;第二,由于設備復雜,昂貴,自然使用條件苛刻,無法靈活地位置移動和功能轉換來適應變化的產品品種和生產線;第三,設備的調整、保養、維修等工作不但要求高,而且繁瑣、復雜,必須專人管理,一旦發生故障,就會影響到整條生產線的生產,甚至成為工廠的管理瓶頸。

所以,通過對以上案例的分析,我認為:一、不能為“省人”而“省人”,要先“省力”,再“省人”,即通過作業改善,消除7大浪費后再進行“自動化”。二、“自動化”設備的選取,要基于產品的生產模式的要求來匹配,而產品的生產模式又要基于市場對產品的需求模式來匹配。是多品種、大批量還是多品種、少批量。

總之,面對變化越來越快的變種、變量的市場需求環境下,先“省力”,再“省人”無疑是“自動化”的第一步,在第二步的設備“自動化”改造的過程中,設備的選取尤其要采用設計周期短、轉換靈活、投資少、功能單一、維護成本低等特點來考量,才是中國企業未來經營的正確方向。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