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門紡機,通過引進五面體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機、三座標檢測儀等國際先進水平的設備,產品合格率始終保持99%以上水平;在藍發紡織,新引進意大利R9000型織機,一臺生產效率相當于6臺國產機……這就是“機器換人”的功效。
在宏觀經濟形勢吃緊,勞動力、資金等要素的成本持續上升,傳統制造業利潤空間被壓縮的背景下,近兩年,我市制造業企業實施現代化技術改造,大力推進“機器換人”,有力驅動了工業企業成長升級。
金興達汽車零部件即是其中典型之一。去年初,該公司投資數十萬元引進了2臺自動焊接機器人,短短10分鐘即可完成40多個焊接點,其效率超過2個熟練焊接工,而且質量更穩定。
“這幾年,熟練焊接工不好找,同時人力成本也在上漲,雖然產能與銷售額在上升,但整體利潤卻大幅下滑。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們引進了機器人。”公司負責人說。
為進一步激發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實施“機器換人”的熱情,我市還充分發揮“有形之手”的推動作用,出臺一系列優惠、獎勵政策,將技改擴規項目與招商引資項目等同對待,按固定資產實際投資額的5‰給予獎勵,每年列支1000萬元表彰獎勵。同時爭取國家、省級扶持專項項目60多個,政策資金2億多元。去年,還專門出臺政策,對企業購進先進設備,經認定符合條件后給予設備采購金額5%、年累計不超過50萬元的補貼。
在政府引導和市場倒逼的“合力”下,我市制造業企業“機器換人”的主動性明顯提高。與金興達類似,去年,天瑞電子引進了自動封膠“機器人”,佑琪制衣采購了自動裁床“機器人”,人福成田引進空氣凈化機組、真空乳化機組、計算系統。數據顯示,目前,全市通過引進先進設備工藝,實施“機器換人”的企業有30多家。
眼下,“機器換人”成為我市傳統企業沖出逆境的驅動器。湖北穩健,在引進高速折疊機,對設備升級后,產量和效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一倍,工費和廠地也減少了一半;景天棉花產業集團,通過引進意大利自動絡筒機和細紗機,配套先進的生產工藝,在能耗下降15%的情況下,產銷卻提升了20%。
對此,景天棉花產業集團負責人認為:即便是傳統行業,只要引進先進設備工藝,加強技術改造,搶占技術制高點,產品就有市場競爭力,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