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制造PK韓流入侵:韓國制造末日來臨?

時間:2015-01-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和韓國貿易協會2014年1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韓國對華出口很可能5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圖片來源于網絡

“韓流”退潮,韓國對華出口或5年來首降

如果說要為“韓國制造”不再風靡尋找一個證據,那么韓國對華出口的最新數據或許是最直接的答案。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和韓國貿易協會2014年1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韓國對華出口很可能5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此前的11個月,韓國對華出口已經同比減少了0.5%。2014年5月,韓國對華出口數據更是曾出現過驚人的銳減,幅度一度達到9.4%,并于此后的4個月內持續下降。

慘淡的出口數據,也已經引發了密切的關注。有分析人士表示,如果12月韓國對華出口數據仍然無法提振,將會是自2009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韓國對華出口時隔5年首次同比下降。

近30年來,韓國對華出口下降只發生過三次,分別為1998年、2001年和2009年。

韓國《中央日報》更是于2015年新年伊始發表文章悲觀地表示,“MadebyKorea”的立足之地正在逐漸減少,許多人也因此越來越擔心,韓國制造業的“末日”即將到來。

中國制造逆襲,或成為逼退“韓流”主力

雖然導致韓國制造“過氣”的原因或許非常復雜,但在多數韓國媒體眼中,中國制造的“逆襲”卻無疑是逼退“韓流”的最主要原因。

據韓聯社報道,目前,中國已經逐漸擺脫了其“世界工廠”的角色,中國制造的產品,也已經具備了越來越高的技術含量,在如此迅猛的趕超勢頭之下,韓國制造的優勢正在日益減弱。

韓國《中央日報》報道援引韓國產業技術評價管理院的研究結果稱,目前,在韓國制造業的主要十個業種(以2013年為基準)中,韓中兩國間技術差距不到兩年。在生物領域,兩國的差距只有0.7年。在移動通信領域,中國技術與韓國也僅差0.9年。作為出口主力的半導體和汽車也不到1.5年。差距最大的造船技術差距也只有1.7年。也就是說,如果韓國企業停止挑戰和發展,在兩年內,主要產業全部都會被中國給趕上。韓國經濟研究院研究委員金昌培擔憂道“因家庭生計負債等原因,國內消費難以復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連海外出口競爭力也開始惡化,那么就業困難和低增長就將會長期化”,“如果這樣放任下去,國內制造業的危機將會比預想的提前到來”。

《韓國先驅報》也發表文章稱,目前,韓國出口到中國的中間產品以計算機部件和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為主。但近年來,中國正在努力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當地生產的中國產品正日益取代韓國進口貨物。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多個領域的韓國中小企業對中國出口下降。據韓國中小企業研究所統計,2014年1-8月,無線通信設備領域對華出口同比下降37.4%,半導體制造領域下降25.6%,電腦部件下降25.3%。中國產品已取代從韓國進口的產品,且中國手機產品等已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在此背景下,2015年韓國對華出口的前景可以說是“極不明朗”。

依賴中國市場,“韓流”危機如何回暖成難題

毫無疑問,中國制造的趕超勢頭令韓國制造感受到了威脅,但在多數韓國媒體看來,由于其國家經濟非常依賴中國市場,因為遭到中國產品的擠壓就“放棄陣地”顯然無疑于自毀前程。在這樣被動與無奈交織的情緒之下,如何轉變戰略奪回江山,自然成為了令許多韓國企業糾結的難題。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在內需市場、金融、房地產等幾乎所有韓國經濟領域,中國都在發揮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在此背景下,韓國經濟依賴中國的局面正在深化。

據韓國央行(央行)2014年7月發布的消息,2013年,在韓國共計6171億美金的出口額中,有1349億(占總額的21.9%)是向中國出口的。在韓國總進口額的5366億美金中,來自中國的進口額為876億美金(占總額的16.3%)。在進出口兩方面,中國所占據的比重都毫無疑問處于首位。

與此同時,決定韓國產品“生死”的大權,也逐漸落入了中國消費者手中。有韓國媒體報道稱,明洞的商販如果沒有中國游客的話甚至可能會關門停業。而2014年中國國慶“黃金周”期間,韓國國內的中低價服飾、化妝品和首飾企業一周時間的銷售業績,就超過了平時一個月的銷量,長期因內需停滯而叫苦不迭的流通業界也因此露出歡顏。

這樣一種局面之下,韓國制造該如何力挽狂瀾,重塑昔日耀眼的形象,也成為了許多韓國學者、企業界人士思考的問題。

韓聯社報道稱,很顯然,目前中國已經改變了其過去“世界工廠”的身份,韓國當下需要做的,就是盡快轉變對華出口戰略。

在韓國國際貿易研究院研究員張相石(音)看來,實施名牌戰略或許是重塑韓國制造形象的一個良策。隨著中國人收入增長,高檔消費品越來越受到青睞,在此背景下,韓國企業可以實施名牌戰略進入中國市場,并向中國出口更多的高檔消費品。

“韓國企業亟需打造多元化出口戰略,要針對中國不斷增長的高端消費品市場作出調整。”張相石表示。

一些韓國學者則認為,與過去“粗放型”的出口模式相比,韓國企業要想讓自己的產品更受青睞,還需要再細節處多下功夫,以求俘獲更多中國消費者的心。

“十分明確的是,對中國市場依賴性強的韓國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如果得不到中國顧客的信賴,甚至連生存都成問題。”韓國漢陽大學中文系教授柳熙汶表示,“目前,已經有很多韓國企業為了獲取中國顧客的信任,正展開交流以社會服務等各種努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子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