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芯片升級換代需求急劇上升,資金難掩躁動。從美股到A股,半導體板塊都取得了令人咋舌的絕佳成績。資金首當其沖。來自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累計有高達3.5億美元流入半導體類的交易所指數基金,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這也是2008年以來首次出現凈流入。
也許未來真如楊寧對科技趨勢的沙盤推演一般:5至10年內,人類就將進入智能一切的時代。機器人將像水、食物、互聯網一樣,成為人類每天生活中的標配,難以脫離。
科技教父再次預言:智能生活將終結手機
十多年前堅信“一日無互聯網一日無法活”的楊寧,如今再度大膽預測:智能一切時代,將在5至10年內到來。手機將隨之消失,就連最火爆的iPhone系列也將成為“絕唱”。因為到那時,你身邊所有設備都是智能的,隨時可以取代手機的功能。
楊寧闡述了自己作出判斷的依據:你的書桌、手表、眼鏡、甚至是一枚小小的戒指,幾乎所有終端裝備都將是智能化的。
“當從通訊到娛樂的各類應用與功能成為所有物件的標配,請問你為什么還需要一個裝在褲兜里的手機?”
這不禁令人回想十幾年前,互聯網仍掙扎于初級階段、尚未普及,楊寧當時放話:“互聯網將猶如水和空氣那般不可或缺”。
如今看來,一語成讖。
手機太笨重了,手機太累贅了,手機太單一了。在楊寧心中,作為開啟一切智能的端口,根本不再需要手機,也許只需要一枚魔戒。“其魔力就在于具有感應和身份認證功能。”
智能時代的根本是芯片
其實,人們對智能時代的憧憬、預言與思考早已有之。斯皮爾伯格在電影《人工智能》里,就將人類與智能機器人之間的關系定義為“家庭成員”。影片中的小男孩大衛,不僅是用以獲取海量信息和應對惡劣環境的科技手段,而且是未來家庭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這種有些天方夜譚式的場景已不僅停留在暢想階段。一段時間以來,海內外廠商紛紛加緊布局智能生態圈。
而在“一切皆智能”的時代,什么才是最致命的“武器”?答案是:芯片。
就在上個月,三星電子斥資2億美元收購專門制造遠程遙控房內電器的移動設備廠商SmartThings,并宣布其智能家居平臺將支持第三方設備。今年晚些時候,該公司還將發布智能家居系統的軟件開發工具包。
遠在硅谷的兩大對手谷歌與蘋果也在這一領域打得火熱。今年1月,谷歌以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智能溫控設備制造商NestLabs公司;蘋果公司則在今年6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了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幫助用戶使用iPhone控制家中的電燈、門鎖等,以實現智能家居環境。
業界警覺地意識到,未來5至10年中,整個“居家改造”經濟產值可高達2.7萬億至6.2萬億美元。
對這股“改造熱潮”,資本市場報以熱烈“漲聲”。
安碩發行的PHLX半導體ETF今年以來累計上漲21%,過去1個月漲幅接近4%,該基金重倉股包括英特爾、美光技術和高通等。其中,英特爾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電腦芯片商,該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個月上漲4.5%。
資深美股分析人士指出,在所有板塊中,半導體正醞釀天翻地覆的變化,原因是從智能手表到汽車行業等對電腦芯片需求的上升,推動資金瘋狂涌入半導體股票。
中國芯片業正在擁抱“智能熱情”
最近在北京召開的無人機展上,由無人機拍攝的釣魚島圖片令人印象深刻。由于沒有飛行員,無人機可以執行超越飛行員生理極限或者其他危險的任務,比如長航時、大機動飛行或者在惡劣氣象條件、戰場等危險區域執行任務。
山東知名民企常林集團生產的國內首臺自動駕駛衛星定位拖拉機已經正式交付使用。可謂無人駕駛的雛形。
這股“智能熱情”與國家政策支持不無關聯。因為一切智能的基礎就是芯片。智能研發需要大量的集成電路技術作為支持。
在產業層面,企業抱團意愿尤為強烈。國內芯片巨頭紫光集團高層更提出:紫光希望能成為一家世界級的芯片巨頭,用5年左右時間超過聯發科,成為行業排名第二、出貨量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電路)設計公司。
在打造世界級巨頭的過程中,紫光集團采取的就是抱團戰略。2013年7月,紫光向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內地最大芯片設計公司——展訊發出收購要約,2013年12月完成收購。2013年11月,紫光又向內地第二大芯片設計公司銳迪科發出9.1億美元的收購要約,2014年7月19日收購完成。
來自中國信息產業商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中,前十名單沒有內地企業。2013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總額2322億美元,超過原油2196.5億美元的進口額。
這一背景下,國家發出支持集成電路發展的最強音。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