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從國產化到國際化 軌道交通怎么“破”?

時間:2014-12-0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國產化,從15年前開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在整車、信號等多個關鍵技術領域,從跟跑到并跑到領跑,已經進入完全自主化和高端制造出口升級的國際化發展新階段。

在中國成為高鐵運營里程最長的世界第一高鐵大國后,高鐵幾乎成為國家名片。從高層到學界再到民間,高鐵“走出去”的呼聲日益高漲,并且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隨著高鐵裝備國產化進程的推進,未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下一站就是面向國際化。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國產化,從15年前開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在整車、信號等多個關鍵技術領域,從跟跑到并跑到領跑,已經進入完全自主化和高端制造出口升級的國際化發展新階段。新形勢下走出去怎么走?11月28日,本報在京舉辦從國產化到自主化到國際化——創新驅動與城市軌道交通國產化15周年新聞交流研討會,邀請政產學研用多個領域的業界專家學者、企業家和部門負責人聚集一堂,就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城市軌道交通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內容。為了總結我國軌道交通行業國產化、自主化和國際化的成功經驗,揭示有關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實現科學發展、綠色發展、集群發展的秘訣,科技日報社派出記者對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進行了連續兩年的調查采訪,先后以“創新驅動與信號系統國產化”“創新驅動與多制式協調發展”“創新驅動與國產化15周年”三個專題,在科技日報進行了三次系列報道,刊發系列文章數十篇,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座談會上,與會者爭相發言,為進一步推進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國產化和自主化及其裝備制造業的國際化發展獻計獻策。

專家們談到,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研發、制造和服務體系,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研發能力顯著提升、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在主要產品領域已經從過去的跟跑進入并跑和部分領跑階段,以中國南車和北車為龍頭企業的軌道交通產業在高端制造的出口升級和國際化發展上不斷取得新的成就,中國城軌裝備產業已經整體進入國際化發展的新階段。但大家又不約而同地談到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網絡化條件下企業走出去怎么走的問題。

我們的國際化對于東道國(所在國)來說就是我們15年來一直在說的“國產化”。我們的國際化怎么處理好與東道國國產化的關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員羅雨澤說:“15年來,我們的企業通過國產化不斷成長壯大,成為今天能夠走出去與跨國企業開展競爭,我們國產化的成功經驗實際上正是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的失敗教訓。他們培養了自己的競爭對手!我們的國際化必須避免出現這種結果。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要與東道國合作共贏,讓別人進入我們主導的產業體系。”

國際化競爭不僅在國外,也在家門口。面對WTO協議和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壓力,我國也將遲早簽署《政府采購協議》。現在條件下簽不簽?一旦簽署,包括城市軌道交通在內的許多政府項目都將面臨跨國大公司的強有力競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高旭東說:“最好別!”而且“一定要頂住!”因為作為發展中國家保護國內市場是國際慣例,而且即使是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當年也是這么走過來的。

對此,深圳地鐵集團副總裁簡煉發表了不同意見。他認為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已經具備了同時在國內外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當前我國城軌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務的安全可靠都已經達到國際最高水平。“從全行業和產業鏈來講,走出去的關鍵是選好牽頭單位,就像高鐵應該由中鐵總公司牽頭,用戶和業主單位應該是城軌裝備產業國際化的龍頭”。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金銳認為,企業走出去要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充分考慮國際風險。“既要充分考慮東道國的技術壁壘和法律健全問題,也要關注當地的政治風險,如政府更迭和社會動蕩”。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會長張國寶認為,不管是走出去還是在家門口與人家競爭,關鍵在于國家的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在家門口市場,國家有了實力不怕人家競爭,你邀請人家來,人家也不會來了,因為你都國產化自主化了;在國外與人競爭,還是依靠這個實力。

當前經濟全球化呈現了新的發展趨勢,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革命,使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作為新經濟體廣泛參與經濟的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一個重要的驅動力。原中紀委駐科技部紀檢組長、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理事長吳忠澤認為,在此背景下,我國的軌道交通企業,應該繼續貫徹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同時,不斷提升城市軌道交通技術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使得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具備技術和品牌雙重優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基于高端制造的出口升級。

與會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各有各的高招,座談會討論得紅火、熱烈。

會上,張國寶、吳忠澤、施仲衡等老領導和老專家還代表科技日報社,向在國產化自主化15年來取得突出成就的有關企業和個人(兩年來先后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分別頒發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國產化追夢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國產化自主化經典案例”和“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國產化國際化經典案例”紀念牌和證書。

會議由科技日報社總編輯劉亞東主持。參加會議的還有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施仲衡院士,科技部高新司武平處長,科技部戰略院郭鐵城副院長,北京交通大學余祖俊副校長,中國南車總裁助理苗永純,和南車四方、南車株機、株洲所、鋪鎮、戚墅堰等企業的代表,以及中國鐵科院機輛所、北京建管公司、重慶軌道集團、北京交控、天宜上佳和和利時集團等企業。他們就如何更好地推進軌道交通行業的自主化和國際化發展,紛紛發表意見和建議。

更多資訊請關注軌道交通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