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及《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政策》(以下簡稱《政策》)近日出臺。自2014年起至2020年,連續7年,深圳市財政每年安排5億元,設立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產業發展。深圳市發改委昨日表示,要將深圳建設成為國際化的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基地。
近年來,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和“制造業回歸”戰略,瞄準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裝備技術和產業,重塑制造業優勢。深圳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產業發展面臨的資源和環境約束更趨強化,產業轉型發展、低碳發展的要求日益凸顯。為主動謀劃、布局高端,將加快培育發展和推廣應用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裝備,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突破資源環境要素約束,加快形成“高、新、軟、優”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創新發展、轉型發展、促進深圳質量躍升。
根據《規劃》發展目標,到2020年,初步形成創新活躍、結構優化、規模領先、配套完善、服務發達的產業體系,培育一批技術引領型國際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取得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培育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打造一批“專、精、特、新”的專業化企業,形成一批國際品牌企業,產業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成為新時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將深圳打造成為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制造基地、創新基地、服務基地和國際合作基地。
《規劃》提出了“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促進產業高端集聚”、“拓展現代制造服務”、“優化產業生態環境”等五大主要任務;確定了“工業機器人跨越、服務機器人孵化、可穿戴設備創新、智能檢測儀器培育、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支撐、智能制造成套裝備提升、重大應用示范推廣、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等八項重大工程;從組織、政策、資金、人才和空間等五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保障措施。
為配合規劃實施,市政府同步出臺了配套政策。《政策》提出,自2014年起至2020年,連續7年,市財政每年安排5億元,設立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產業發展。此外,《政策》還提出要支持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培育和引進、重點企業發展、產業化項目建設等各方面內容。
《政策》另一大亮點在于注重創新。一是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開展多元組合扶持方式;二是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強專項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形成多渠道投入機制;三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鼓勵企業在生產經營環節廣泛應用智能技術、工藝及產品,提高綠色化及自動化水平,推動傳統優勢行業智能化發展等。
深圳在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率先發力
三大產業增加值去年達200億元
記者昨日從深圳市發改委獲悉,近年來,深圳依托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先進制造等領域的產業基礎支撐,在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裝備等產業率先發力,2013年產業增加值達到200億元,總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通過不斷推進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裝備發展深度和廣度,初步形成了具有獨特優勢的產業集群,并開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在機器人領域,動力系統、控制系統以及人機界面等技術全國領先,部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13年產業規模約180億元。在可穿戴設備領域,深圳是國內最大的研發生產基地,擁有從傳感器、柔性原件、交互解決方案的完整產業鏈條,一批企業在國內率先推出智能手表、健康配件等可穿戴設備,新產品和新業態不斷涌現,集聚了上千家相關企業,產業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在智能裝備領域,激光自動焊接設備、線路板三維檢測設備國內名列前茅,生命信息檢測儀器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其中華大基因兩款第二代基因測序儀在全國首次獲批,理邦公司國內首款自主研發的血氣生化分析儀成功上市。
在相關領域,深圳具備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截至2013年底,深圳在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裝備相關領域擁有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30個,工程實驗室16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公共服務平臺7個。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等科技基礎設施已投入運營,以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為主體的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研究支撐體系初步建立。深圳組建了國內首個機器人產學研資聯盟,積極開展產業鏈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多傳感器融合、人機交互、智能控制、能量管理等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取得較大突破,機器視覺、智能信息處理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深圳及周邊地區產業發達,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為加快培育發展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需求。深圳各類高端人才集聚,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資本市場活躍發達,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融資服務;深圳充分利用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獨特優勢,制定了一系列綱領性文件和政策措施,陸續出臺了云計算、物聯網、下一代互聯網、信息消費等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資本、人才和政策等要素相互作用,市場化、國際化等優勢疊加,為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營造了優越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