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博覽中心里隨處可見“智能”、“創新”等宣傳標語,這不僅是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高端、智能、綠色”的宣傳主題,亦是各參展商展品所反映的現代工業趨勢。其中,“工業4.0”時代受到廣泛關注。
“未來,德國汽車零配件都會自主收集數據,然后把有問題的零件數據上傳到廠商,這時廠商根據反饋的數據生產所需配件,最后車主直接安排更換零件,整個流程高效智能。”德國國家科學工程院院士克里斯托弗?梅內爾在工博會上舉例介紹了“工業4.0”。
事實上,“工業4.0”一詞并非第一次為公眾知曉。10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并與德簽署《中德合作行動綱要》時,“工業4.0”的內容就引起熱議。
所謂“工業4.0”,是基于工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作出的劃分。按照目前的共識,“工業1.0”是蒸汽機時代,“工業2.0”是電氣化時代,“工業3.0”是信息化時代,“工業4.0”則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也就是智能化時代。
上海ABB公司市場推廣部經理陳越姍說,此次工博會上智能展品增多,首發新品均受矚目。“未來是智能化的時代,ABB公司的YuMi機器人就是一臺人機協作雙臂14軸的創新智能產品。初衷服務于3C配件組裝的YuMi,現已逐步向全產業鏈轉型。”
記者連日走訪中國工博會發現,展商均打著“智能”大旗造勢,不少展出的新品均是全球首發。諸如“智能機器人”、“智慧路燈”等智能產品受到熱捧,“智”字也高頻率出現。
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展臺前,“智能生產、可視管理”的主題明顯,“SCARA”機器人首次發布。工業生產流水線運作,自動化顯著提高了效率,降低成本。工作人員告知,整個流程可遠程控制,并且有實時數據傳輸,可以幫助分析和監管生產過程。
“工業4.0要求企業的信息化從車間延伸到整個工廠甚至整條供應鏈。它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更引發企業戰略轉型。”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工博會論壇上坦言,要徹底信息化,中國工廠差距很大。
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副理事長圍勁松亦表示,就中國工業目前的發展現狀而言,仍然整體處于“工業2.0”時代,一步推向“4.0”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如何縮小差距,逐步向“工業4.0”邁進?全球CEO發展大會聯合主席龍永圖給出了答案,中國工業的轉型勢必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也要結合自身的國情。“升級傳統產業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新興產業的發展也要循序漸進,遵循市場規律。”
梅內爾則對中國的未來表示看好,中國在制造加工、互聯網等領域已經表現出足夠的實力。作為后發國家,中國可以借鑒德國等國家經驗,少走彎路,中國的“工業4.0”時代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