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百家對話欄目《TheBIGTalk》第五期活動上,MIT電腦與人工智能中心主任丹妮拉·魯斯(DanielaRus)對制造自動化進行解構:表示,機器人實現了大規模的生產,如果通過計算機能夠實現將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結合,人類就能真正的引領定制化制造。
如何實現高程度的制造自動化?
在機器人的制造中,人類經歷了非常大的顛覆性發展。單從機器人行業中經濟方面的指標可見,無論從硬件價格的下降,還是3D打印技術、制造技術的出現及發展,都能發現機器人行業在以一個非常快的速度前行。“現在有谷歌機器人汽車可以行駛30萬英里、有很多的機器人或者說無人機,使得亞馬遜之類的公司改變了商業模式。家庭使用了上百萬的機器人在家里進行打掃,所以機器人在啟動大規模的制造。在機器人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獲益最多的一個行業是汽車工業,因為在汽車制造中有很多可重復的流程,有將近80%的組裝流程都是使用機器人。
與汽車行業相比,雖然機器人也在進入電力電子行業、飛行行業、手機行業等,但從指數上來看都要低于汽車行業,因為這些行業成本相對較低、生命周期較短。但是,將計算機和機器人結合在一起,人類可以實現非常高程度的制造自動化。并且,“為了實現高程度的制造自動化,人類必須要讓機器人更加有能力,使得機器人更加簡單的與人進行互動,這需要在進行定制機器人設備和生產線中做更多努力”,丹妮拉·魯斯繼而指出。
丹妮拉·魯斯介紹,現在人類已經開始實現人與機器的互動,通過編程的多個文本,讓機器人在與人類進行互動的時候,可以把這些編程的語嫣指示分成一些指令,從指令中完成很多的過程。丹妮拉·魯斯還稱,有的時候機器人也有可能因為出現錯誤指令而突然卡住,這個時候如果機器人尋求人類幫助,就可以實現機器人與人的直覺互動。“如果機器告訴你說你幫助我,這本身是不非常清楚,你不了解應該到底怎么幫助它。但如果機器人和你互動的方式改成執行的流程,找到為什么機器人會卡住,需要你幫它執行的動作是怎樣的。從這指令中可以進一步和機器人用自然語言進行交流,我們可以獲得非常強大的互動流程。”
數字制造將給生活帶來什么改變?
丹妮拉·魯斯透露,基于3D制作技術的發展,MIT電腦與人工智能中心在其系統中創建了一些模板,利用3D打印機打印出模板,已經生產出了新類型的材料和新類型的機器人。盡管這些機器人的能力非常強,但人類依然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生產出這樣一個機器人。因此,對于人類而言,是否可以快速實現生產出定制化的機器人,是當下面臨的重要問題。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創建模塊化的機器人,模塊化的機器人由很多離子和細胞組成,這些離子和細胞可以結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個類型,然后再分開解體形成另外一個類型。
丹妮拉·魯斯直言,這一解決方案實現的可能性較低,但人類依然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代替:一種是創建模組讓其進行不同的組合,例如制造一些能夠移動的細胞,這些細胞可以形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來制造出各種形狀的機器人,快速的生產機器。
另一種方式則是創建一種流程,這樣的流程可以幫助人類快速制造多功能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