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全球電動車排 名國內自主汽車令人驚喜

時間:2014-10-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之所以說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表現令人振奮,是與傳統制造的狀況以及自主汽車持續下滑相比而言的。誰都知道,在自主汽車經歷了“十一連降”以后,一些唱衰自主的言論也隨之而出,正是在這個時候,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利好消息,很容易使業界看到國內制造的巨大機遇與自主汽車的可喜變化。

最近,在全球電動車產銷量排名榜上,人們驚喜的發現,國內的數款電動汽車已經赫然列入前二十名。其中,早就被業界看好的比亞迪雙模電動車“秦”,更是以半年總銷售五千多輛的業績進入前十。而奇瑞QQ電動車、眾泰電動車以及比亞迪E6,都以可觀的銷售量表現突出。這一方面反映了國內電動車在國際市場已經不遜于任何人;另一方面也凸顯了國內提早下手制造電動車的重要性。為此,這不能不說明,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快步發展、無疑給轉型期的國內汽車制造業注入了強心劑。

之所以說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表現令人振奮,是與傳統制造的狀況以及自主汽車持續下滑相比而言的。誰都知道,在自主汽車經歷了“十一連降”以后,一些唱衰自主的言論也隨之而出,正是在這個時候,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利好消息,很容易使業界看到國內制造的巨大機遇與自主汽車的可喜變化。這既說明了自主汽車對新制造的適應力越來越強,一旦有很好的機會出現,自主汽車就能做出讓世界不敢小看的事情;同時也預示著,自主汽車要想更好的擺脫復雜競爭局面的束縛,更需要以我為主的發展新技術,這才是對中國汽車發展最為有利的。

自主新能源車為何能率先實現跨越

從這一次國際出臺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來看,自主汽車多家車企名列前茅,確實是可喜可賀的事情。這一方面是由于在同一起跑線上,誰能夠先從整體上先入手,誰就可能很好的搶得先機;另一方面也說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空間巨大,技術層面的“寬進嚴出”已成為新制造格局的必然現象。所以,這就更需要自主汽車在進入到新能源制造領域的時候,更好地把握住新的契機。像如何尋求突破、如何對自己狠一些,這恐怕才是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關鍵。否則,如果在新能源初始階段,快節奏的進入市場、也快速度的退出競爭的話,那才是最遺憾的呢。畢竟,新能源汽車既是體現傳統制造基礎如何的新產品、更是代表創新的制造的表現形式,所以,面對新能源汽車所出現的空間,車企努力地抓住是一方面、很好的抓緊而不被競爭對手搶走,又是另一方面。

應該說,在新技術挑戰的階段,數量與質量的比較顯然已不是最關鍵的問題,關鍵就在于如何讓質量走在前列。誰都知道,只有提升了質量的重要性,才能使國內新能源汽車在數量上的成就,轉變成在新技術領域發展的優勢。就拿比亞迪的轉型來講,企業很早就發誓,要全面轉入到新技術的制造領域,并隨即推出了像E6這樣的代表性車型以及“秦”這樣的搶手貨,這不僅是他們應對市場的創新能力、更是應對競爭的表現優勢,僅從這些難得的突破上看,自主汽車在新技術上的發展確實是令人佩服的。同時,也不能不看到,自主汽車在制造上的車型單一,更應該引起國內的足夠重視。所以,自主汽車所帶的好頭,更需要國內制造業整體跟進才成。

為何需要保護自主汽車的制造理念

對于自主汽車來講,處在國際品牌和合資制造夾縫中的生存現狀,已是不爭的事實。可能正是因為如此,才練就了自主汽車靈活、多變的制造理念以及敏銳的發展特點。這不能不說,是與一些國有企業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像這一次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總動員,自主汽車就很好的走在了行業的前列,無論是整體技術轉型、還是普及化程度,都已經遠遠地將一些國內大企業甩在身后。還記得,早在奧運會期間,就有數十款國有企業的新能源車在奧運村進行巡禮,但這些產品今天剩下幾輛、又有哪些適合于市場的普及,顯然讓業界倍感失望的!反倒是,像當時不怎么被看好的比亞迪新能源車,卻是一發不可收的涌現出來。他們不僅在國內市場走俏,而且也被國際制造業所重視有加,這確實反映了自主車企抓機會的能力以及應對新時期競爭的某種新優勢。

當然,也需要看到,自主汽車走得快的同時,也存在著技術不厚實以及品牌力不充分的問題,所以這就更需要在支持與保護自主汽車發展的同時,更應該對自主汽車形成很好的鞭策渠道與關注氛圍,如果自主汽車能夠借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大趨勢一騎絕塵的話,可以想象,未來的中國制造是多么的值得期待。同樣,對于一些勵志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內大企業來講,慢已是客觀地存在,如何在相應慢的情況下,合理的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并從慢節奏中尋求穩定的打造品牌步驟,這恐怕才是補足國內制造業短板的關鍵。

客觀地講,自主汽車能夠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找到新落腳點,這不僅是由于外來品牌大幅度進入,已經嚴重擠壓了自主車企在傳統制造方面的空間,使得自主車不得不有腹背受敵的感覺;還在于自主汽車的特點、就是一貫的雷厲風行行事作風,這也讓人們看到了自主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優勢。所以,一旦自主汽車通過轉型期錘煉以及對品牌打造的不斷深化,很容易在品質與精尖技術上擁有一席之地。恐怕,也只有自主汽車誰先能夠走出一條創新的路徑,國內汽車整體的發展能力、才能不斷的得到提高。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