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上海嘗試“工業4.0實驗” 突破實現“無憂慮制造”

時間:2014-10-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工業4.0工作組”發表了題為《德國工業4.0戰略計劃實施建議》,稱物聯網和制造業服務化宣告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最近,中德雙方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宣布兩國將開展“工業4.0”合作,該領域合作有望成為中德未來產業合作的新方向。

“工業4.0”概念由德國業界最早提出,源于2011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一般認為,工業1.0是蒸汽機時代,工業2.0是電氣化時代,工業3.0是信息化時代,工業4.0則是利用信息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工業4.0工作組”發表了題為《德國工業4.0戰略計劃實施建議》,稱物聯網和制造業服務化宣告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最近,中德雙方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宣布兩國將開展“工業4.0”合作,該領域合作有望成為中德未來產業合作的新方向。

幾天前,一卷卷用最嚴格標準制造的、锃亮的汽車板,還躺在一塵不染的上海寶鋼廠房內,而幾天之后,在長春的一汽大眾,這批既有硬度又不失光澤的板材就在全自動剪切、沖壓設備和靈活機械手的工作下,被裁剪成汽車用的各種“衣裳”。

現在國內生產的汽車,每兩輛中就有一輛使用了寶鋼的冷軋汽車板。為什么寶鋼汽車板具有如此吸引力?除了質量出眾以外,一個重要的秘訣就在于供應商的早期介入系統(EVI),用戶只要告訴寶鋼需要多少輛某型號的轎車,該信息系統就會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根據需求驅動生產。

類似寶鋼嘗試的這種信息化、周期化、智能互聯的制造方式,是上海一些傳統制造企業正在進行的與“工業4.0”相關的實驗之一,而其背景就是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和新產業革命的融合對接。

試用“工業4.0”思維想問題

寶鋼股份汽車板首席工程師鮑平說,雖然寶鋼的汽車板質量沒得說,但因早期與汽車廠沖壓模具不匹配,用戶難以使用,訂貨并不多。來自市場的這一“課”,讓寶鋼深刻意識到,新的市場背景下,產品不是按照標準和工藝生產出來就萬事大吉了,在某種程度上,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服務更為重要。在鋼材還是“皇帝女兒”的年代,寶鋼就以汽車板為先導,全面介入用戶從研發到量產的各個環節,不僅要滿足用戶說出來的需求,更要讓用戶發自內心地感到“這就是我想要的”。

今天,購買汽車板的價格中也包含著寶鋼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和支撐。例如:日產汽車對鋼材的要求極其嚴苛,通過與寶鋼開展EVI合作,他們找到了本土化最適合的材料;上汽通用五菱的主力車型是微車,即使薄利多銷但依然選擇寶鋼,原因是對效率有要求,寶鋼的產品和服務能滿足快節奏的生產……透過鋼種的全球首發、合作模式的擴展、理念的創新,用戶可以在寶鋼EVI框架下各取所需。

對此,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主任芮明杰教授表示,通過分析數據,預測需求、預測制造,這就是我們希望倡導的工業4.0思維。比如:傳統的汽車板生產方式是大規模、大批量的標準化生產,而全新的生產方式將逐步突出不同汽車企業的個性,以智能化作為基礎,進行大規模定制生產。

“無憂慮制造”考驗智能化水平

在上海化工區的賽科乙烯工廠內,安裝了一套國際上最先進的監控系統,通過監控汽輪機、壓縮機、泵、風扇、熱交換機等機器的震動、溫度、流程、性能、排放等,提前發現機器可能出現的故障,及時作出維護響應。這套由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生產的系統能有效地監控設備運行的健康狀態,減少非計劃停機超過50%,為賽科每月節省超過220萬美元主要由潛在的非計劃停機所造成的損失。

而全球港口機械設備的龍頭老大上海振華重工,也在“智能”上做文章。去年,他們與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簽約,建造全球首個無人化自動化碼頭。振華重工電氣公司研發中心副主任單磊介紹,傳統的集裝箱碼頭在生產作業中要受人為因素、天氣因素、成本因素等影響,同時,還面臨吞吐量急劇增長的壓力。新碼頭建成后,將實現真正意義的堆場無人化作業,該裝卸系統由中央控制室計算機控制。其中,設備智能調度控制系統將成為自動化碼頭的核心系統。據悉,由于自動化碼頭設備采用電源驅動,和常規碼頭相比,總碳排放量將下降15%左右,能耗費用將下降25%左右。碼頭運行后,能有效克服傳統集裝箱碼頭的種種不利因素,大大提高安全作業水平和產能。

專家認為,“工業4.0”追求的目標是,要達到這一境界,有賴于運用自動化手段。因此,無論是智能工廠還是智能生產,都離不開智能二字,而這正是企業在做的“實驗”內容。

上海在“工業4.0”上要率先突破

市經信委主任李耀新表示,當前上海已進入最不典型發展、最典型轉型的歷史階段。事實上,自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在尋求專業發展的“變招”:美國在經歷了“去工業化”之后重新提出“再工業化”,德國則提出“工業4.0”促進新型工業化。因此,對于“工業4.0”等具有革命性的理念和實踐,上海決策部門也必須早做籌劃,鼓勵先行。

事實上,“工業4.0”同樣需要互聯互通。李耀新說,廣義互聯網除了人和人的連接之外,還有人和物、物和物的連接。“今天的互聯網只完成了物理、人、社會和信息連接的5%,還有95%沒有完成,所以空間無限。”

芮明杰也認為,“工業4.0”將會是歷史性機遇,要抓住這個機遇,上海首先必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不僅僅是出成果、論文和專利,而且要出高水平的科技產業化成果。其次,上海在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服務等領域需要領軍企業。同時,他建議上海起草一個“工業互聯智能生產系統”發展綱要,及早規劃目標、戰略、技術重點等一系列方向,并且在“十三五”期間產業結構調整“由重入輕”,即由重資產產業發展為主,轉向由輕資產產業發展為主。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