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能源互聯網之路

時間:2014-09-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能源互聯網”這個概念,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媒體占據頭條。去年12月初,國內不少媒體就曾經刊登了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的署名文章《智能電網與第三次工業革命》,率先提出了“能源互聯網”等超前、創新的概念。

能源互聯網”這個概念,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媒體占據頭條。去年12月初,國內不少媒體就曾經刊登了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的署名文章《智能電網與第三次工業革命》,率先提出了“能源互聯網”等超前、創新的概念。

文章結合國家電網公司四年來的發展經驗,把2009年由奧巴馬政府提出的智能電網(SmartGrid)概念,提升到涉及社會、經濟與人文大變革的層面,并明確提出了清晰的新一代能源發展路線圖,最終的指向就是“能源互聯網”的這一超級概念。

目標路徑逐漸清晰

那么,為什么時代的進步會帶來這一全新的概念呢?

無論是全球能源轉型,還是各國都在進行的能源改革創新,都是基于一個核心的發展邏輯:低碳環保和高效利用能源。尤其在極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歐洲,其低碳和環保的發展邏輯、途徑與“兩個替代”(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一脈相承。以德國為例,雖然近年來制定了無數復雜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法律、條文和框架,整個能源轉型涉及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智能建筑和新能源汽車等眾多領域,其實歸根結底也就是“兩個替代”要闡述的核心意義——既要在能源消費整體框架中大大提高電能的比例,也要在電力生產的來源中大大提高清潔能源所占的比例。

這一清晰的目標其實也指明了能源互聯網的基本實現途徑,并且對不同范疇能源互聯網應用做出了描述。

“能源互聯網”最初的概念,可以表述為能源界的網端互聯:InternetofEnergy(IoE),著重點是以現代通信技術ICT為主對能源系統進行互聯,以提高電網安全性和電力生產的效率。

隨著歐美國家電力市場的不斷放開和能源價格的攀升,以及IT技術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能源互聯網”在不少國家形成了一個新的創業生態圈——能源界的互聯網應用。比如美國的opower,新西蘭的powershop和德國的GreenPacket等,都是借助開放的售電端活躍市場和節能增效的大背景出現的新型互聯網創業公司。這一概念下的“能源互聯網”前景,呈現的是前所未有的互聯網激情和各行各業的融合誠意,電力作為一種24小時不斷變化價格的新型商品成為電動汽車、智能家居及互聯網應用等多個行業的交叉點,引領著需求側管理、主動配電網這些純能源系概念不斷與互聯網及移動終端產生結合。

比如德國,在2008年年底就提出能源互聯網概念,并開始嘗試6個不同類型的示范項目:由聯邦經濟部組織企業和科學機構在6個城市完成試點,以最先進的調控手段來應付日益增多的分布式電源與各種復雜的用戶終端負荷。在這一概念框架下,“互聯”是最重要的關鍵詞。

互聯網成為“引爆點”

近年來,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眾多互聯網公司宣稱可以幾億人同時在線,任何信息可無需延遲指定推送,任何大數據可無需采樣直接無死角全景分析,這些絲毫不夸大的技術呈現無疑對傳統產業形成了巨大沖擊。社會也越來越迫切需要一個平臺,來把家庭、單位、國家等這些人類存在的各種坐標系,或者手機、電視、空調、洗衣機、汽車這些人類生活必需品等不同維度的事物“一線相聯“,然后去優化、組合、創新,更重要的是產生價值和利益。

隨著可再生能源的不斷發展,分布式能源與隨之而來的需求側響應對配電網的不斷沖擊,使得傳統電網的使用邏輯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日照和風力資源的分布特點決定了對其深度應用需要人們在更深的廣度和維度對能源進行綜合利用。當可再生能源比例到達一定程度后,電網內的能源流動將顛覆目前已有的模式,動輒幾千萬千瓦的電能輸送將成為地區和國家間電力交換的常態。因此人們完全可以想象,要實現“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為特征的全球性能源互聯網,其最大的實現難度在于對電的自然屬性的認識和征用體系設計。

電,是一種能量,它永生于各種能量之間的轉換,即必須由水、煤、油、氣、核、風、光這些一次能源轉化而來,又必將化身為你家咖啡機里的熱氣和手機里千萬個比特而去。因此電力系統的生產體系中的黃金法則第一條,也是電世界里必須遵循的最基本的一項規律:生產和消耗的電必須永遠守恒,無法在電網中保存。而全球能源互聯網,應當是最大限度利用這一能量的最好平臺。全球能源互聯網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個人用戶終端得以實現,體現的都應該是充滿創新意義的綠色精神。

跨國24小時電價體系

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在技術上需要電力系統穩定分析、頻率控制、負荷預測、需求響應等各種新老名詞與概念,在經濟上則必然會指向一個最終目標:基于電的瞬時交換特性,如果電力真的成為一種市場追逐物,那么其必然是價格24小時不斷變動,隨時起伏往返的一種獨特商品。

因此,電力的這一足以充當貨幣中介的商品特性必須在能源互聯網體系下獲得放大。如果北極和赤道作為能源基地與各國電網相連,那么電的供需形勢將隨著各國的資源、時差、生產和生活狀況隨時變化,因此其價格多變也成為必然。這種情況下,電力價格24小時變化的商品特性,也許會讓其成為財富交換和資源交易的中介。在各國電網廣泛互聯狀態下賦予電的各種神奇屬性,也許會催生更多的互聯網商業模式,而這一體系的設計也是各國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在這一體系之下,包括對不同規模用電企業的節能增效、動態需求調控,對各種電源的優化利用、調度安排,石油、天然氣、煤炭這些傳統能源的比重轉換,互聯網、物聯網、移動通信網等新興技術的飛速發展,甚至包括智能建筑、智能家居、電動汽車、節能環保、分布式能源等這些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技突破,乃至各國各地區之間的利益分配,都必然會相交于電這個看不見又摸不著的中心焦點上。

而全球能源互聯網,就是保障這一切和諧運轉的最重要的平臺。其博大精深之處就在于,電將以其24小時不斷變換的價格特性貫穿于中。ConnectionSmartsEnergy互聯讓能源更聰明,這一切,值得期待。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