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的第八屆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上,會焊接等技能的“湘版”機器人耍大刀、唱京劇的表演讓外國友人們驚艷。雖然美國大片里幫人洗衣做飯的智能機器人仍沒普及,但機器人在制造業“打工”已見怪不怪。人們日常接觸到的汽車、手機、牙膏、茶葉等產品的制造與裝箱碼作,很多都是由工廠里的機器人完成。湖南也正處于機器人新經濟的加速階段。
9月19日,長沙市發布《機器人三年行動計劃》、庫卡講座、雨花經開區考察的系列活動中,世界先進機器人運營商拓野機器人董事長、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會長凌琳攜手世界級工業機器人庫卡CEO孔兵亮相“機器人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大講壇。
按照會議流程,庫卡CEO孔兵先生介紹機器人核心部位生產情況及應用:
(1)機器人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新應用;
(2)3C產品背后的機器人技術及應用;
(3)提升食品安全機器人如何來做;
(4)機器人技術在商貿物流行業的新應用;
(5)工業機器人如何實現機床行業的無人化。
拓野機器人公司董事長凌琳介紹了機器人集成生產情況,藍思科技介紹生產線機器人應用體會,長沙市副市長何寄華還在會上發布了長沙市《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到2017年末,工業機器人密度達100臺/萬人等目標。
世界先進機器人運營商拓野把機器人帶回湖南
19日,德國庫卡公司中國區CEO孔兵向與會的300多家企業負責人推介庫卡機器人。他說,在合適的時機,當本地采購量達到一定規模,將在長沙建設華中生產基地,憑借長沙中部中心的區位樞紐優勢,輻射中西部區域市場。
德國庫卡是世界領先的機器人供應商,也是上海大眾的核心供應商,大眾長沙工廠共采購了384臺庫卡機器人。
據悉,拓野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公司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工業園區擁有300畝高新技術產業園。在廣東深圳、廣州、東莞等地設有分公司和辦事聯系處。公司技術力量雄厚,擁有強大的技術團隊,有國外頂尖機器人應用大師的技術支持。
拓野機器人秉承“創新、科技、共贏未來”的經營理念,立志成為世界先進機器人運營商和中國現代工業自動化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者。拓野提供多達200多種的機器人系列,滿足客戶對機器人的各種需求。公司經營范圍主要為:六軸機器人研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培訓;機器人系統集成工程及解決方案;工業自動化設備、機械電子設備、自動化軟件系統設計研發、生產;機械工裝夾治具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
目前,拓野機器人產品和整廠自動化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智能家居、醫療器械、食品飲料、家電、家具、五金鑄造、石材等行業,可代替工人在及其惡劣的工作環境中完成搬運、裝配、上下料取件、焊接、切割、噴涂等工作。不僅將工人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為企業節約成本。專注于為客戶提供整體自動化系統的解決方案,尤其在汽車制造、包裝、碼垛、搬運和自動化機械加工等領域有多年的豐富經驗。
拓野機器人也是日本安川機器人YASKAWA華南地區一級代理,與日本安川在機器人的應用技術上有著密切的合作。拓野機器人每年派遣專業技術人員赴日學習機器人行業最新技術,日本安川的專業人員定期來華同中方員工進行工作技術交流,為拓野機器人培養了一批行業頂尖人才,技術力量雄厚。公司成立發展迅速,目前已服務于華為、比亞迪、格力、美的、TCL等多家知名企業。為客戶解決生產壓力,人工成本壓力,質量壓力,是我們拓野人一生的不懈追求!
“把制造業帶回美國”的大標語樹立在加州的公路牌上,而“把機器人帶回湖南”則是凌琳長沙雨花經濟開發區機器人產業園區一行的心聲。她在9月19日召開“改變傳統生產方式”的講壇上表示,當前機器人技術創新加速,應用領域不斷拓寬,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機器人成為重獲制造業優勢的重要砝碼,機器換人也成為各行各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的事。湖南亟需通過發展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和數字化制造,提高勞動生產率,謀求制造業升級。作為機器人大國,為應對制造業人口紅利消失,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提出通過加快發展協同式機器人、無人化工廠、智慧工廠提升湖南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工業機器人目前在湖南不少企業使用。三一重工組裝機器人和焊接機器人,專門為泵車長臂進行組裝和焊接。此前要十來個工人一起完成的工作,如今只需要一名高素質的工人就可以完成。三一使用的實際上就是長沙長泰機器人的“長沙智造”。此外,吉利汽車湘潭制造基地從2011年就開始采用長泰機器人的全過程鑄造生產線,生產線上80%的工作已實現自動化。就連傳統以手工為主的茶葉企業,也迷上了機器人。湘豐茶葉購進了20臺機器人,“1臺機器人可以等于5個技術熟練工人,成本控制出現了料想不到的效果,”湘豐集團總經理曾憲濤說,“之后我們將專注于茶葉的自動化采摘、包裝等智能機器人的運用。”
籌建湖南機器人研究院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顯示,在2005-2012年間,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年均銷售增長率為9%。從國內市場看,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幾年間,中國機器人市場年均增長率超過40%,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000臺,約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居全球首位;預計今后兩年,中國市場需求還會再翻一倍。此外,隨著技術的完善,機器人價格每年平均下降30%。
實際上,湖南長沙工業機器人產業已初具雛形,在一定程度上搶占了先機。湖南省政府首次將工業機器人產業寫入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培育3D打印、工業機器人、兩型住宅、北斗應用”等新產業;3月18日,雨花經開區獲批成為湖南第一家工業機器人產業示范園區;雨花經開區也正積極籌建湖南機器人研究院,與國防科大、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及廣州菲亞特、上海大眾、三一、中聯等單位聯合,與機器人產業示范基地、機器人應用技術研究、機器人展示體驗等“四位一體”發展,加速向產業集群推進。據介紹,雨花經開區目前已完成800畝項目用地的拆遷、統征,機器人企業進入園區即可啟動建設;9月19日發布的《行動計劃》,更是在制度上和扶持政策上明確了產業發展路線圖。
《行動計劃》明確,2015年到2017年長沙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目標:到2017年末,工業機器人產業產能突破100億元;在全市重點工業領域實現工業機器人規模化應用,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00臺/萬人;工業機器人研發、設計及制造水平顯著提升,全面提升長沙工業綜合競爭力。
湖南機器人研究院的建立,也被寫入《行動計劃》,長沙工業機器人產業正向“產學研”協同創新時代邁進。
政策支持
企業建生產基地最高獲1000萬元補助
此次發布的《行動計劃》,政策扶持和優惠上主要體現什么亮點?何寄華介紹,從四個方面支持本土工業機器人企業發展。一是給予機器人企業扶持。本地產的整體企業,即本體和系統商,按整機售價(或租賃價)20%補貼,單臺不超過10萬元,單個企業不超過200萬元;二是給應用企業的扶持。采購本地產的工業機器人成套設備的應用企業,按整機售價(或租賃價)10%補貼,成套設備不超過50萬元/套,單個企業補貼不超過500萬元。三是知名的工業機器人企業及零部件,總部遷至長沙,投資1億元以上建生產基地,一次性給予1000萬元搬遷補助;將地區總部遷至長沙,且投資1億元以上建生產基地,一次性補貼500萬元;四是工業機器人企業,租賃標準廠房,實行租金“三免兩減”(前三年全免,后兩年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