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針對重工業腐蝕環境和酸(堿)性土壤的地區架空輸電線路腐蝕的防治技術獲得了重大突破,試驗數據顯示,10種新型耐腐蝕性材料在重工業污染區的應用,較傳統的熱鍍鋅防腐技術,耐腐蝕效果將提高50%~200%.8月28日,湖北電力科學研究院研究人員胡丹暉介紹說。國網湖北電力從2012年開始,投資1120萬元開展湖北輸電線路重工業污染區腐蝕防治技術的研究,目前該項目已全面進入了示范階段。
架空輸電線路所處的地理和氣象環境較為復雜,特別在重工業污染區和酸(堿)性土壤的地區,桿塔和接地網腐蝕的速率和程度較為嚴重,供電企業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大修資金進行涂漆防腐處理,由于涂漆防腐方法不能對影響桿塔強度的連扳、包鐵之間和螺桿表面進行防腐處理,極大地影響到輸電線路的安全運行水平和使用壽命。
國網湖北電力研制成功的接地網及接地引下線表面改性技術重工業污染區輸電線路桿塔防腐涂層等10種新型耐腐蝕材料,能極大地提高重工業污染區輸電線路桿塔防腐蝕能力,耐腐蝕效果將提高50%~200%.同時,根據輸電線路在高電(磁)場環境下的電化學腐蝕特性,國網湖北電力編制了輸電線路基于腐蝕速率和環境因子的腐蝕分級原則,形成重工業污染區輸電線路和接地網的綜合防腐技術,為輸電線路桿塔和接地網安全運行提供強力支撐。
為使項目研究成果涵蓋國內不同的地理和氣象條件,以期驗證在高海拔、高鹽霧、高濕以及極寒、極熱等不同的大氣和土壤腐蝕環境條件下的抗腐蝕能力,2013年,10種耐腐蝕材料在武漢青山、黑龍江漠河、西藏拉薩、海南西沙等9座大氣暴曬腐蝕站和大慶、新疆等4座酸堿土壤腐蝕站投樣試驗。從2013年年底開始,10種耐腐蝕材料的研究進入示范階段,在湖北武漢、咸寧和河南鄭州、開封等重污區2座220千伏變電站和3條輸電線路上實踐應用。
目前,湖北境內C級以上重污染區共涉及變電站500千伏變電站16座、220千伏變電站134座,500千伏線路總長6534.8千米,220千伏線路總長9363.5千米,耐腐蝕新型材料的應用推廣,能大幅度減少設備運行維護費用,減少由于腐蝕影響桿塔強度和接地網的泄流而導致的倒塔斷線事故,全面提高電網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全壽命周期的防腐蝕維護成本降低50%以上。
更多資訊請關注低壓電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