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顯然已成為當下最熱的概念之一。“早安!我已經在出發的路上了,我們都成了‘機器人’。”18日,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會長凌琳應邀率珠三角機器人企業考察團抵湖南參加長沙機器人產業園區系列活動。據悉,9月19日上午,庫卡CEO孔兵先生、拓野機器人董事長凌琳將為長沙帶來一場“機器人改變傳統生產方式”的講座,而后長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何寄華將發布長沙市《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攜手東莞機器人協會湖南機器人產業加快布局
早在8月14日,中國長沙雨花經濟開發區招商局長莫偉、管委會招商專員賀萃一行,圍繞加快發展湖南機器人產業,先后赴東莞拓野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東莞啟帆機器人集團、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調研。
莫偉表示,機器人作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長沙要把握“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實質,聚焦推進機器人產業基地、機器人產業基金和人才實訓基地建設,全面提升湖南機器人產業核心競爭力。目前,雨花經開區正在抓緊招商,計劃引進世界著名工業機器人制造集團德國庫卡,以市場換工廠,形成由10余家企業聚集的“機器人方陣”。而東莞作為國際制造名城,民營經濟特別發達,剛剛成立的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成了內地機器人產業鏈招商引智的重要窗口。
據介紹,工業機器人在汽車行業的應用當中占比達60%以上,長株潭作為中國汽車企業的“第六極”,已聚集11家整車企業,而發達的工程機械制造業以及新興的軌道交通產業,也對工業機器人有著巨大的需求。
作為“制造大國”中的“制造大省”,廣東省也早已察覺出大規模“機器換人”的市場趨勢與商機。尤其在今年全省大力推動“兩化融合”的部署下,結合打造珠江口西岸沿海沿江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的機遇,機器人的市場需求進一步增加。8月14日的《南方日報》報道稱,珠海市于今年成功引進ABB國機(珠海)機器人科技園項目,聯合全球機器人領軍企業ABB集團,共同打造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研發和生產基地。
同時,東莞市日前也提出加快發展機器人產業。目前,松山湖、南城、大嶺山機器人產業集聚區也正在謀劃,建成后東莞機器人產業的規模將由現在的90億提升到2016年的350億元。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副會長羅百輝表示,去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增長率超過60%,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000臺,預計今年新增7萬臺,保有量達到20萬臺,未來幾年,中國市場的需求會達到400萬臺工業機器人。
目前國內大部分知名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均已實現控制器的自主生產,在核心零部件上取得了突破。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借力“十二五”規劃,依托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和全球最大的潛在市場資源,根據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發展現狀和中外市場需求,為順應機器人及自動化行業的高速發展,全面推動3D打印、機器人、自動化行業資源優勢整合,提升品牌價值,構建自主產權核心競爭力,搭建國際化全方位服務平臺,持續增強國際競爭力。
莫偉介紹說,在新興產業的強力支撐下,長沙工業結構不斷優化,實現由“一業獨大”向“多點支撐”轉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工程機械規模工業增加值占比下降的背景下,新興產業占比明顯提高,其中電子信息占比達7.5%,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行業總量排名從第四提升到第三,有望在今年成為新的千億產業。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年銷售量最大的市場。世界上售出的每5臺機器人就有一臺安裝在中國。“機器人熱不僅僅是概念上的熱,很多地方已經落到了實處。”羅百輝統計發現,深圳、珠海、東莞、沈陽、重慶等近40個地區均已開始發力,各類優惠政策相繼出臺。而國際機器人企業巨頭更是早已瞄準了中國市場,紛紛攻城略地,搶占碼頭。剛剛過去的8月,國際巨頭德國庫卡公司與順德簽訂合作意向書,計劃在該地設立研發基地。湖南作為擁有良好工程裝備制造業基礎的大省,更應該加快步伐。
十年500億元湖南機器人產業蓄勢待發
長沙,美麗的同升湖湖畔,雨花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一個以“國際一流”為目標的機器人產業基地正在加速醞釀之中。
2014年3月,湖南工業機器人產業示范園落戶雨花經開區,該區也是湖南唯一可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園區,由長泰、科達、奇思環保等3家企業組成的湖南機器人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初現雛形。雨花經開區表示,園區將重點吸引德國、韓國以及中國國內的優秀機器人研發制造企業以及配套企業入駐,計劃3年時間吸引15-20家機器人研發制造企業入園,力爭在2017年達到50億元的產值,用十年時間達到500億元的產業規模,打造成我國中部最重要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
機器人產業,湖南優勢何在?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秘書長蔣仕元認為,工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勞動力人口紅利逐漸消逝等因素,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原動力。預計未來數十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將至少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長。
“雖然地處中部,但作為中國最大工程機械生產基地的湖南,對機器人的需求十分旺盛,市場空間巨大;此外,湖南發展機器人產業,本地可以提供較高的配套率,生產成本將有效降低。”莫偉認為,在3C、工程機械、物流等細分行業,“機器換人”的臨界點已逐漸臨近,因而有望在未來數年內率先實現需求端的爆發式增長。
而就湖南工業機器人產業示范園落子雨花經開區來說,其優勢還在于既坐擁雨花區中部高鐵樞紐的區位優勢,同時又處在中國汽車產業‘第六極’長株潭融城核心,具有良好的產業支撐基礎。
“我們的800畝項目用地已完成拆遷、統征,機器人企業進入園區,可即刻啟動建設。”長沙雨花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杜旭輝介紹,園區的政策已經明朗,對大型企業提供優惠土地,自建廠房;中型企業提供二三十畝帶廠房、辦公樓的新型“工業院落”;對中小企業,開發前店后廠的“1+1”獨棟工業樓宇;針對小微配套企業,開發“多層+高層”的工業樓宇,解決機器人企業流動資金占用大、固定資產投入壓力大的困境,提供低成本的多套進駐方案。另外,園區將擇優引進股權投資基金,多方為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
國際巨頭紛紛入駐,國內企業蓄勢待發……中國機器人產業從誕生初始,就面臨著外部和內部的雙重競爭。這是一場搶占先機的爭奪,更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交戰。在這場城市競賽中,湖南如何定位顯得尤為關鍵。
“湖南的機器人產業剛剛起步,我們應以市場為牽引,引進先進企業與技術,盡快消化吸收再創新。同時在產業發展上避其鋒芒,研究開辟新領域、新行業的機器人。”業內專家認為,國外高端機器人具有先發優勢,在我國占據大部分市場,未來一段時間內這一局面難以改變。比如汽車工業是機器人下游應用中最主要的部分,但目前這一部分市場幾乎被搶占完畢。湖南應該挖掘其他細分的市場潛力,比如雨花經開區的科達公司,獨辟蹊徑,瞄準隧道噴漿機器人市場,發展十分迅速,今年的訂單早已爆滿。
四位一體湖南機器人產業兩條腿走路
杜旭輝書記表示,發展機器人產業將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聚焦于國際先進的機器人本體生產企業,如ABB、庫卡、安川、發那科等國際巨頭;另一方面,集成商是本體企業產品銷售的最終實現者,園區正積極與新松、拓野機器人等國內知名集成商接洽。今年10月中旬,在深圳將有一場機器人專場招商會,雨花經開區將全力以赴,爭取在專場會簽約5至8家企業。
“我們有市場、有基礎、也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我們還需要比其他城市更具誘惑力的政策。”杜旭輝介紹,湖南省政府首次將工業機器人產業寫入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而長沙市政府的政策將更加注重對需求端的刺激,即將出臺的《長沙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確定,將建立支持工業機器人專項資金,實施工業機器人應用示范工程,對采購本市制造機器人予以補貼等系列措施。
杜旭輝表示,“湖南要搶灘機器人新經濟,在引進企業上同樣要做到揚長避短,同時我們正在積極籌劃建立湖南機器人研究院,屆時與機器人產業示范基地、機器人應用技術研究、機器人展示體驗等‘四位一體’,將加速向產業集群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