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內高速度傾角傳感器為港珠澳大橋實時監測

時間:2014-09-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中航工業計量所成功監測深水長周期管節運動姿態,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E11管節的順利對接提供了計量保證,這標志著該所參與的國家重點工程——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首戰告捷。

近日,中航工業計量所成功監測深水長周期管節運動姿態,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E11管節的順利對接提供了計量保證,這標志著該所參與的國家重點工程——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首戰告捷。國內最先進的微機械陀螺和高速度傾角傳感器,以及航空航天導航制導專用設備,共同組成了為港珠澳大橋量身定做的沉管運動姿態實時監測系統。

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超級工廠里,制作一個個長180米、重約8萬噸,尺寸類似于一幢60層樓房的巨大混凝土沉管,然后把它運輸到施工海域,安裝到精心準備的海底基槽中,一節節對接起來,形成一個海底隧道,專業術語叫沉管隧道。這便成為當今世界上土木工程界最難的工程之一——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

大家都知道,衛星發射需要天氣“窗口這里也需要”窗口“。一個8萬噸龐然大物在大海中長距離浮運,并在海底40多米的指定位置進行精確安裝,將會受到千變萬化的風、浪、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就要選擇一個風平浪靜、海流舒緩的時間段,這就是”窗口期“。綜合考慮天氣、海浪、海流復雜性以及工程建設本身的各種約束,一個月中只有兩個窗口期。

國家級預測機構專門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提供專項預報,雖然已經接近兩年,但這次預報對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來說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即便參與過“雪龍號”和“蛟龍號”項目,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現場預報員孫虎林仍然認為,為港珠澳大橋第11節沉管安裝提供預測是他參與的難度最大的項目。

2013年5月,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成功安裝第一節沉管。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功不可沒。在根據此前模型預測提供的窗口,到2014年3月,港珠澳大橋由淺入深成功完成了10節沉管。第10節沉管最深處在43米處。“窗口期”預報越來越成熟,安裝作業越來越規范。

港珠澳大橋工程投資超過700億元,近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節沉管在海底次第對接而成,是整個工程的核心,任何一節沉管出了問題,都會對工程建設產生致命的影響、對工程120年的使用壽命產生致命影響。而且,這項偉大的工程,在實際范圍內可資借鑒的東西少之又少。全世界100多條沉管,超過40米水深的很少,深水安裝長度超過2公里的更少。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槽深30米左右,這在全世界還是第一次;深水安裝的長度超過3公里,在全世界也是第一次。

沉管就像海底的大鐘擺,需要精確測量其左右、上下以及傾角方向上的擺幅。深水又導致了沉管運動的超低頻特點,如果傳感器沒有極高的靈敏度,壓根不可能測到。沉管在安裝之前要進行幾十個小時的準備工作,測量儀器在水中時間長了可能會出現虛假波動,即“零漂影響測試結果。這都要求,要選擇靈敏度極高的傳感器,才能實現精確測量。國內最先進的微機械陀螺和高速度傾角傳感器,以及航空航天導航制導專用設備,共同組成了為港珠澳大橋量身定做的沉管運動姿態實時監測系統。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又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跨海逾35千米,相當于9座深圳灣公路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將建6千米多長的海底隧道,是集橋、島、隧為一體的超大型跨海通道,由沉管隧道、東西人工島三大部分組成,其中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綜合難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之一,全長5664米,共33個管節,標準管節長180米、寬40米,高11米。其中有19個管節的安裝水深都超過40米,最深處超過45米,槽深在30米以上。

由于沉管在對接期間會承受水流力、錨纜、沉放駁等的綜合作用,會導致對接精度無法控制,還有可能直接影響到沉管的安全,引起對基床破壞等施工風險。為了保證深水環境中巨大管節的順利對接,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屬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于今年5月向中航工業計量所尋求幫助。

該所深入分析了深水管節對接問題,決定采用監測管節運動姿態的方法來保障管節的順利對接,在管節的前后端分別設有測試點,并在關鍵的前端設有6支備份傳感器,以保證測試信號的準確可靠。監測深水長周期管節運動姿態屬于超低頻微小幅值振動,測試難度大,在國內尚屬空白。為此,計量所安排振動專業技術骨干通過實驗室驗證試驗,現場模擬對比實驗初步確定實驗方案,確保測試萬無一失。

通過近兩個月的努力,7月21日,經過7個半小時的監測與預報,計量所順利完成了港珠澳大橋深水E11管節運動姿態的監測任務。8月19日,經過努力,計量所再次順利完成港珠澳大橋深水E12管節運動姿態的監測任務,保證了對接成功。計量所將為后續的所有管節運動姿態的進行監測,為對接繼續提供計量保證。

此次港珠澳大橋深水長周期管節運動姿態的成功監測,填補了國內在深水環境中超低頻微小幅值振動測量的空白。這是繼計量所助力“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順利對接之后完成的又一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是先進的國防計量技術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應用,同時也展現了計量所在處理復雜計量問題方面的科研能力。

更多資訊關注傳感器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