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人代替人工 企業三年50萬工人僅剩下5萬

時間:2014-09-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隨著新型工業化的高速發展,我國對包括機器人在內的高度智能裝備的需求快速增長。今年6月,在德國慕尼黑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博覽會上,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的最新全球機器人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共買入36560臺工業機器人,占全球銷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達60%,取代日本成為世界最大機器人買家。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人已經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在很多家庭,小到吸塵器,大到監控設備,越來越多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已經上崗工作,讓人們從繁瑣的家務中解脫出來。

而在很多工廠和車間,機器人已經大量使用,搬運工、焊接工、噴涂工、裝配工等工種,正迅速被“機器人”取代。

8月31日,由湖南大學、長沙市工信委主辦的企業信息化建設與管理高級研修班開學,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作了“未來信息化發展以及IT新技術趨勢”專題講座。他認為,機器替代人,是工業革命的主旋律,而新一輪機器替代人的浪潮,不再是替代簡單勞動,而是替代復雜勞動;不僅替代體力勞動,還替代腦力勞動。

鳥槍換炮

自動化生產,每年節約人工成本1500萬元

“機器人正在替代人類的重復性工作,我們無法阻止。”谷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表示,正是機器人才使得我們的生產效率更高。

而在長沙的一些工業企業,隨著機器人和全自動生產線的引進,生產方式和生產效率出現了革命性的變革。位于寧鄉經開區的加加食品科技工業園就是最新的一例。這里安裝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全自動高速生產線,實現了從玻璃瓶卸垛,到沖瓶、灌裝、壓蓋、貼標、裹包、碼垛、CIP清洗的全機器化、全自動化生產。

“連續蒸料機、壓榨機等設備都是國外進口的,整個生產裝備這一塊投入達到5億元。”加加集團技術人員介紹,以前公司醬油生產屬于半自動化,一條生產線需要404名工人。而現在實現自動化后,整個生產流程,加上灌裝線,全部工人不到150人。

“生產全自動化,每年僅在人力成本方面,就為公司節約1500萬元。”半自動向全自動制造邁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加加制造裝備的鳥槍換炮,帶來了生產效益的大幅提升。這樣的變化,正越來越多地在長沙工業企業發生,越來越多的現代科技,更多的自動化智能裝備,正在推動長沙工業經濟的轉型發展。

需求增長

中國成為世界最大機器人買家

隨著新型工業化的高速發展,我國對包括機器人在內的高度智能裝備的需求快速增長。今年6月,在德國慕尼黑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博覽會上,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的最新全球機器人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共買入36560臺工業機器人,占全球銷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達60%,取代日本成為世界最大機器人買家。

與此同時,令人關注的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也在今年開始大幅度轉型,在貴州建設了以機器人為主的生產車間,爭取到包括特斯拉在內的新客戶,和惠普合建云服務器公司,“代工之王”的轉型之路受到全球廣泛關注,并預示了產業發展的諸多趨勢。其中最突出的是,工業智能化全面升級,制造產業逐步去人工化。

機器替人

三年50萬工人僅剩下5萬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機器替代人將會進一步加速。楊學山認為,從今天可以預見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的工業生產環節都是可以無人化的。

在工業化和信息化加速融合的潮流下,廣東、江蘇等工業發達地區均提出自己的“機器人發展戰略”。如廣東就提出以智能制造為抓手,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積極實施“設備換人”和“生產線與生產系統”改造工程,并在全省培育十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

廣東先后授予佛山市順德區、東莞市國家級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試驗區。楊學山介紹,東莞大朗鎮被譽為世界毛織之都,這里3年前有50萬工人。隨著數控織機等大批智能生產裝備的普及,機器設備換人在這里發揮了巨大作用。如今50萬工人,僅剩下5萬人,近9成工人被機器替代了。

特別令人關注的是,新一輪機器替代人的浪潮,不僅替代體力勞動,還替代腦力勞動。

美國的數據顯示,進入新千年后,中產階級的信息處理工作職位日漸下滑。從2000年到2010年,有1100萬個秘書職位被互聯網服務所取代,后者讓維護日歷、計劃行程這樣的事情十分容易。同一時期,電話接線員減少64%、旅游代理減少46%、會計減少26%。美國并非個案。在歐洲,7600萬個中產階級職位中的三分之二成為技術的犧牲品。

人工智能,這個曾經看似遙遠的技術如今正大步邁向現實。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預測稱,機器人可逐步替代車間工人、行政秘書、客戶服務經理、家政餐飲人員、律師、外科醫生、新聞工作者、清潔工、專業救災人員等9類崗位工作。

發展大勢

一些職業消失,一些崗位又新生

自動化、機械化、網絡化的發展大趨勢,我們自然無法抗拒。但機器代替人的大規模發生,是否會威脅到人們的就業?

其實,對此不用過分擔心。一是隨著中國的老齡化進程,中國即將迎來勞動年齡人口的歷史性拐點。人口紅利即將逐漸萎縮之際,招工難不斷涌現,這就倒逼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減少對人工的依賴;二是80后、90后等年輕的一代,越來越不愿意再重復簡單的勞動崗位工作,而生產轉型升級,能為勞動者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三是生產自動化、機械化進程由來已久,且一直在持續。事實上,放眼人類的工業革命歷史,這一進程一直在發生,并沒有太多人受到影響。科技的發展會帶走一些工作,同時也會創造大量新的工作,如今天的網購服務員、物流快遞員、軟件程序員。

從目前的狀況看,自動化改革的核心是廉價的傳感器、人工識別、機器學習和分布式智能技術,這些領域全部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且要想把“機械手臂”變成真正的“機器人類”,則需要大數據存儲、高速運算的長足發展,例如機器人的每一個動作背后都有一套相應的程序去控制,必然會創造出大量的程序員崗位,最可能的情況是一臺能完成高精度組裝的機器人,消滅了iPad32道工序所有的裝配女工,卻創造了1325個程序員崗位。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