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人”,如今在東莞已經成了熱門詞匯。政府將其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正在加快推進。“機器換人”,直觀的理解就是在傳統的制造業中,通過引進智能化的機械設備,用機器人代替工人。不僅如此,“機器換人”本身也存在不斷升級的過程。來看記者的調查。
企業希望有更高效率的機器設備
在東莞薏莎實業有限公司四樓的織片車間,一排排數控機正在作業。2008年金融危機后,該公司大規模實施“機器換人”,引進毛織數控機,目前織片環節已經100%使用數控機,一個工人操作機器,相當于過去八個人的工作量。不過,廠長吳應鈿告訴記者,他們的“機器換人”才剛剛開始。
東莞薏莎實業有限公司廠長吳應鈿:“機器換人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就目前來講,我們這個行業發展,在第一階段,在織片方面已經完成了機器換人,但是我們也希望在織片方面有更高級的機器能提升效率,當然我們更希望在第二階段,縫盤那方面能研發出更高級的機器,能夠替代大量的人工,這樣我們的機器換人第二輪就會來臨。”
機器人廠商加強科研尋求突破
薏莎可以說是大朗毛織行業的縮影。該鎮較早在毛織行業實施“機器換人”,目前全鎮共有毛織數控機床4萬多臺,還誕生了一大批生產毛織數控機的企業。隨著市場需求不斷變化,這些生產數控機的企業也需要不斷升級。
東莞市明德電腦橫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福明:“市場是在的,關鍵是對我們設備提出更先進的要求,在效率上,在智能方面,應該要有所突破,如果這方面突破不了的話,在國內(毛織數控機)來說要達到一個(飽和)臨界點。”
大朗鎮副鎮長傅永杰:“而且現在很多企業在轉型升級,生產數控機的企業也在轉型升級,不斷深化研發他們的產品,我們的企業也在嘗試著購買這些新的產品,然后做一些更好的對接。”
上市公司投巨資升級系統智能化水平
剛在香港上市的都市麗人,在2011年花上千萬元引進自動分揀系統,降低人工出錯率和人力成本的同時,確保了物流的暢通高效。今年,該公司又投入2億多元在鳳崗建一個現代物流園,繼續升級系統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都市麗人董事會秘書吳曉兵:“(公司在全國)6200多家門店每星期的補貨,它需要快速的一個供應鏈的基礎平臺,而這個平臺是需要我們建設在這種機器設備,智能化的基礎上,這是我們未來的重點,也是公司發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