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業的狀況似乎不是很好,一直“寒冬、寒冬”的叫,但是作為發展了這么久的行業,也經歷了黃金期,再寒冬老板們多少也是完成了資金、資源、人脈的原始積累,就一些大型紙業來說,其實并不是被動的應對這場寒冬。
做了這么久的生意,老板們在戰略上就是看也看懂了,在此之前在此之間,布局也早已展開,細細梳理發現,老板們的門路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跨界的玩法之中,做什么的都有,當然,一路也不乏艱辛。
7月1日,上市公司山東晨鳴紙業發布公告,公司收到了山東銀監局關于山東晨鳴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的開業批復。這也意味著晨鳴紙業將正式涉足金融領域,財務公司也將成為晨鳴紙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籌措這家財務公司,晨鳴紙業的相關部門事情前后跑了近7年,這里頭要疏通的關系,打點的利要環節可見一斑。但拿到了政府的批文,就意味著新的機遇來了,地平線也了解到,開業后晨鳴放在銀行的一些承兌業務等將交由財務公司處理,未來財務公司將會對外承接許多相應的業務。
也許你還不知道,除了涉足金融領域外,在造紙行業的寒冬期來臨之前,晨鳴紙業此前還投資了包括礦業、房地產開發等多個產業。當然不只是晨鳴,許多造紙巨頭也紛紛“玩”起了相關的跨界。
進軍金融玩轉財務公司、股票市場
給大家講講什么是財務公司,所謂的財務公司與銀行的區別主要是不能吸收公眾存款和不能對外發放貸款,除此之外的業務功能基本相同。在國家鼓勵發展民營銀行的大背景下,財務公司未來存在轉型為銀行的可能,如今的中信銀行就是由中信財務公司轉型而來的。
早在去年的10月份,晨鳴紙業就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控股子公司江西晨鳴紙業共同出資成立晨鳴紙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其中母公司占注冊資本的80%。而全國共有財務公司157家,晨鳴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或將成為第158家,并將成為造紙行業第一家財務公司。當然,作為造紙行業的龍頭,晨鳴旗下各公司在資金方面“長短不均”,部分公司資金閑置,而部分公司資金短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發展。財務公司的成立將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實現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資金的有效配置。
說簡單點,最主要就是把自己公司的錢從保管變成運營,實現資金的增值,就像一個財務管家。晨鳴公司對外也表示,參照財務公司協會公布的2012年全國財務公司行業盈利情況,預計晨鳴財務公司正常營運后,每年可實現利潤2億元左右。
當然,開財務公司只是玩資金的一種做法,還有一些玩資本的紙業上市公司,因為融來融去資金量也不小,甚至也會選擇去炒炒銀行的股票。
5月15日晚間,青山紙業發布公告稱,5月12日至15日公司出售所持興業銀行股票43萬股,占其總股本的0.0023%,成交均價為10.03元/股。可別小看這個只是總股本的那么一丁點,青山紙業共計擁有興業銀行股票余額為501.8萬股,占其總股本的0.0263%。
經測算,其出售興業銀行的股票,出售后將預計增加公司當期收益約360萬元。
乳業、熱電、化工等新領域樣樣不拉下
在寒冬期時,市場傳來一些聲音,造紙行業在過冬的過程中,現有的約3000多家企業會死掉1500家左右。在實現了淘汰整合之后,造紙行業才能迎來春天。
筆者不敢輕易下這樣的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企業大小,大家不會坐以待斃,多少都會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在各自門路中做出一些突破。
大家看看長期供應人民日報用紙的華泰股份,他們在數年前就開始了在化工產業的布局。華泰股份證券事務代表任英祥此前有對媒體表示,新聞紙市場目前已趨近飽和,每年市場規模甚至略有縮減,公司將下一步發展的重點,還放在了雙氧水、離子膜燒堿等化工項目以及物流園的建設上。
在2013年,就有不少類似的紙企跨界轉型的例子。比如,新疆天宏通過資產置換進軍乳業;太陽紙業做起了木糖醇項目。
這里面,但凡是上市公司玩的跨界,一般都是大手筆,今年3月,山鷹紙業發布公告,基于全資子公司吉安集團所在地海鹽經濟開發區存在較大的供電和供熱缺口的現狀,公司擬投資9.62億元進行“集中供熱改造和余能利用項目”。也就是說,紙業也玩起了新能源——熱能。
根據公告,該項目資金來源于山鷹紙業自有資金和外部籌資,其建設期為18個月,其中,項目建設投資9.14億元、一次性排污指標購入費360萬元、建設期利息3042萬元、鋪底流動資金1362萬元。
山鷹紙業預計,待該項目建成后,能同時滿足吉安集團及其所在經濟開發區域內企業的供熱與用電需求,可實現年均總收入8億元,年均凈利潤約為2億元。
當然這些只是業界矚目的大公司的玩法,至于一些中小企業,多少也各有各的跨界方式,不少地方政府也幫扶這個行業進行升級轉型,從而面對新的經濟形勢,跨界轉型的道路上,地平線也祝愿各家企業在新軌跡上能風調雨順,基業安康。
更多資訊請關注造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