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石油化工工程企業“走出去”在蘇丹等地承攬項目,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石化工程企業已進入西亞北非、中亞、東南亞等多個海外市場,初步形成了跨地域、有影響力的營銷網絡。
雖然我國石化工程企業在海外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主要業務仍集中在施工分包等低端領域,直到近幾年才開始有能力承攬EPC項目。EPC是國際工程建設項目組織實施的重要方式,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占超過40%的份額。
為了進一步拓展國際高端市場,為我國石化工程強勢崛起做出應有貢獻,我國石化工程企業必須正視國際趨勢和壓力。外闖海外高端市場的“攔路虎”除了技術、規模等硬性條件之外,還包括理念差異、信息化管理體系等“軟性條件”。總的來說,國內石化項目注重結果,而國際石化項目業主更關注項目各節點的過程管理。寰球工程公司文控部負責人吳迪表示:“國際石化工程公司更重視過程節點的控制,當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符合標準時,結果自然也是優異的。”因此,我國石化工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應注重增強理念升級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軟實力”。
首先,我國石化工程企業應深入了解當地石化工程服務理念,盡快掌握國際標準規范、國際項目管理程序和項目運行程序,為承攬和實施EPC項目夯實基礎。在西亞北非地區,石化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施工、設備材料制造等技術標準規范和管理程序方面基本執行歐美標準,而我國石化工程企業實施的國內EPC項目均執行國家和石化行業標準。對當地相應技術標準及程序不熟悉、對當地業主嚴抓節點控制的要求不適應,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走出去承攬和實施EPC項目的能力。
其次,加強構建信息化運營管理體系。在國際EPC石化工程項目的投標過程中,工程企業的管理體系和軟件體系是最終決策中占比較大的一部分。在一些項目中,甲方甚至明確要求使用相應軟件支持項目工作。曾有一些企業在走出去初期,因軟件體系不符合要求不得不租用,造成了整個工程預算中不必要的開支。因此,工程公司應配備符合EPC項目配套的信息技術平臺。為建筑、施工及基礎設施專業工程提供工程設計軟件的Bentley公司大中華區總裁劉德盛認為,隨著信息化和大數據庫的應用,中國石油化工行業發展迅速,走出去的石化工程企業也比以前更加成熟。
再次,加強跨地域協同管理。擁有多個項目同時運行維護、跨地域管理的石化工程企業不在少數。過去,工程企業使用設計后交給建造的“數據交換”形式施工,難免產生偏差,在施工和建設的過程中無法跟蹤數據,出現問題很難協調,影響了項目的質量、進度和成本。而應用協同軟件平臺能夠使用統一的數據基礎進行設計、建造、施工,調動各方資源。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信息推進委員會副秘書長陳超熙稱,工程企業和設計院走出去的發展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分不開,加強協同設計和協同工作進程可通過精細化管理,顯著增加經濟效益。
當前,西非、西亞北非、中亞、東南亞、拉美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經濟正處于回升階段,石油化工項目呈增多勢頭,對我國企業技術、資金的進入基本持歡迎態度,這是我國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走出去的機遇。石化工程企業應盡快克服在市場開發、項目管理、技術基礎工作上的硬性差距,同時盡快縮小與國際當地石化工程市場的服務理念差異,通過提升軟實力加強在國際高端市場的話語權。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