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智能化工廠 產品實現自動對話

時間:2014-08-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給產品貼智能標簽有幾種方式:條形碼、二維碼、射頻碼和傳感器。條形碼和二維碼必須進行近距離掃描,容易受水和化學品等腐蝕,而射頻碼可以穿透各種介質快速讀取。

一箱箱汽車發動機零部件堆成了“高樓”。綠燈閃亮,樓梯口“吐”出一盒零件,隨著傳輸帶抵達終端。工人師傅把它擺上行李架。在那里,它將同更多的零件一起運送到裝配工廠的“公交站”,然后卸進“超市”,等待裝配……德國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世”)洪堡工廠生產線的特殊之處在于,所有零件都有一個獨特的射頻識別碼,能同沿途關卡自動“對話”,從而提高整個生產效率。鑒于它是對“工業4.0”技術的有效應用,這套系統獲得了今年德國汽車工業協會頒發的物流獎。

給每個產品貼上智能身份證,讓不同地域生產的零部件無縫對接

在洪堡物流中心,記者看到,工人每拿出一盒零件,就把記錄著產品信息的“看板條”夾到一個長方形塑料夾里。這個夾子被粘貼在盒子上,夾子底部有一塊射頻識別碼——這盒零件的身份證。每經過一個生產環節,讀卡器會自動讀出相關信息,反饋到控制中心進行相應處理。比如,運貨卡車載著它駛出物流中心,5000米外的裝配工廠即獲知了動態;裝配工人把它端上生產線前,物流中心和供應商就知道:該補貨了。

記者參觀的生產線主要裝配柴油發動機的噴油器,該噴油器外體和內部的頂桿由不同的供應商提供,兩個零部件樣品上各印刷著一個二維碼,是供應商出廠時提供的。博世負責“工業4.0”戰略的經理安德里亞斯·穆勒說,這樣做是為了加快可視化管理。給單個產品件貼標簽,二維碼比射頻碼方便。但每一盒這樣的零部件,博世都會給它一個射頻身份。

作為一種無線電通信技術,射頻識別的原理并不復雜。穆勒說,“工業4.0”的核心是“物聯”。給產品貼智能標簽有幾種方式:條形碼、二維碼、射頻碼和傳感器。條形碼和二維碼必須進行近距離掃描,容易受水和化學品等腐蝕,而射頻碼可以穿透各種介質快速讀取。在洪堡工廠引入的射頻碼系統需幾十萬歐元,但卻是值得的。使用射頻碼系統之前,工人需要在電腦上手動掃描和輸入相關信息,不僅繁瑣而且容易出錯。新系統投入使用后,工廠庫存減少了30%,生產效率提高了10%,由此節約的資金可達幾千萬歐元。使用射頻碼也使得整個產品流程的控制更加透明化、實時化。目前博世在全球十家工廠每個月掃描200萬個射頻碼。

穆勒說,應用射頻碼系統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將新技術融入原有流程,進行標準化生產。給每一個零配件都貼上智能標簽,不管這些零配件是哪里生產的,原來會哪種“方言”,進入流程后就必須說彼此能聽懂的“普通話”。

2010年,德國聯邦經濟與技術部牽頭20家零部件供應、整車生產和物流相關企業,開展在汽車生產鏈條中普及射頻碼的示范項目。該項目為期3年,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4600萬歐元。其中戴姆勒集團給運送汽車發動機的集裝箱安上射頻識別碼,在不同國家的工廠實現了無縫對接。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