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疆:棉紡業的逆襲

時間:2014-08-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經過30多年的發展,新疆目前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棉花種植基地。棉花種植面積、總產量、單產、調出量連續20年全國第一。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新疆目前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棉花種植基地。棉花種植面積、總產量、單產、調出量連續20年全國第一。

棉花是新疆的名片、是新疆的支柱產業。然而,新疆人從棉花產業中收益多少呢?

眾所周知,一條完整棉花產業鏈是:種植—籽棉—皮棉—紡紗—織布—印染—服裝。每個環節按不同的標準派生出不同的產品。新疆下大力氣延伸棉花產業鏈,為了解新疆棉紡產業現狀,記者踏上了尋訪南北疆三大棉紡基地之路。

石河子棉紡業:逆勢擴張突破棉紡產業規模瓶頸

“2015年,石河子開發區力爭擁有環錠紡250萬錠,氣流紡2.8萬頭,織機8000臺,形成年產中高檔紗線14萬噸、毛巾6萬噸、服裝面料1億米、家用紡織品1.2億米、針織服裝3000萬套的生產能力。”石河子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鄭明建說。

近兩年,受國際經濟環境、國內棉花價格變動較大等因素影響,全國棉紡織行業整體上并不景氣。落戶石河子的各大棉紡織企業雖然受到一定影響,但對未來發展的良性預期讓這些企業并未放緩前進腳步。

石河子市是新疆重要的優質棉花產區,年產皮棉35萬噸左右,占新疆的10%左右,占全國的5%左右,資源優勢突出。經過10多年的發展和積累,石河子棉紡織產業發展基礎日益成熟。早在2010年9月,石河子市就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列為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地區,并被授予“中國棉紡織名城”稱號。

唐成棉業是一家擁有15萬錠環錠紡的棉紡織企業,雖然原料棉花在企業的生產成本中占很大比重,但通過技術改造和提高附加值,該企業產品利潤仍有保障。從2013年起,唐成棉業就著手投資20億元,新增30萬錠環錠紡、1000臺織機,改變單純紡紗的產業結構。另外,天盛實業有限公司、弘生家紡有限公司等企業在家紡面料、服裝面料甚至服裝生產等方面也有進展或計劃,使石河子棉紡織工業向產業鏈下游的延伸愈加深遠。

目前,石河子市共有17家棉紡企業,其中11家集中在石河子開發區,產能和產值均占據石河子市的80%以上。

鄭明建說:“目前,石河子開發區擁有環錠155萬錠,比2008年增長了1.3倍;氣流紡2.1萬頭,比2008年增長了2.43倍;寬幅無梭提花織機從無到有,達到148臺,也填補了新疆寬幅無梭提花織機的空白。石河子棉紡基地已成為新疆棉紡織行業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高、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好、發展速度最快的區域。”

鄭明建介紹,除了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石河子棉紡織工業的產業鏈也日趨完善。雖然紡紗仍是主要環節,但纖維染色、筒子紗染色、織布、坯布印染及后整理等下游延伸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部分企業實現了上下游產業鏈協調發展的格局。

新疆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新疆紡織工業行辦副主任滕浩智稱贊石河子從棉花到家紡服裝產業鏈是新疆棉花等資源優勢轉換最具代表性的區域。

庫爾勒經濟開發區棉紡業:上游企業帶動下游企業聚集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金富特種紗業有限公司是2013年落地,2013年投產的企業。今年頭4個月,該企業生產多種紗線1萬噸,實現銷售收入約1.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家企業可把棉籽、木漿等原材料制成化纖,延長了新疆紡織行業產業鏈。

巴州金富特種紗業有限公司生產總工呂波說,吸引他們落地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除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外,還因為新疆富麗達的產品能就地供應給該企業,可為金富特種紗業公司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輸成本。應該說,金富特種紗業有限公司是“以商招商”落地的企業。

目前,巴州金富已投產的50臺氣流紡紗機,每年消耗粘膠短纖維15萬噸,是新疆富麗達目前產能的一半,隨著后期項目的陸續投產,巴州金富還將利用新疆富麗達其他產品完成更大收益。兩家企業同步成長,其產品的加工、升級同步完成。因此,巴州金富計劃分兩期投資30億元,建成國內最大的氣流紡紗生產基地,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40億元,生產各類特種紗線15萬噸,解決就業3000人。

不難看出,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紡織上游企業帶動下游企業聚集的趨勢在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已逐步顯現。

中國棉紡協會會長朱北娜說,在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紡織服裝城,是加快解決南疆地區勞動就業的主要途徑與重大措施,可解決數十萬人就業,為新疆紡織工業的大發展創造了一個很好契機。

據了解,2014年庫爾勒紡織城重點推進金富特種紗業130萬錠紡織項目全面達產,落實已簽約的福建新華源、杭州達佳、佳藝等8家企業400萬錠紡紗項目開工建設。為2015年實現500萬錠紡織規模、2020年1000萬錠目標打下基礎。

今年,庫爾勒紡織城招商成績斐然。新疆巴州十方通紡織實業有限公司和易特路(香港)有限公司分別與尉犁縣簽訂投資協議,打造首期1400萬件成衣服裝項目。巴州十方通紡織實業有限公司的800萬件服裝成衣項目,計劃投資1.5億元,引進全自動電腦編織機300臺、縫盤機100臺、平車80臺,廠房規劃面積2.5萬平方米。易特路(香港)有限公司年產600萬—1000萬件的針織服裝制衣項目,計劃一期投資1億元,80臺縫盤機、50臺平車,廠房建設面積1.5萬平方米,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5億元,年創匯1000萬美元以上。

庫爾勒經濟開發區主任郝建民介紹,目前,紡織服裝城已形成年產32萬噸差別化粘膠纖維、紗錠160萬錠的規模,并先后帶動國內環錠紡龍頭企業的福建新華源、杭州春輝、達佳、佳藝等實力企業簽約。

阿克蘇紡織工業城:成功實現8000余人就業

6月21日,阿克蘇紡織工業城(開發區)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規劃評審會在烏魯木齊召開。截至2013年底,紡織工業城(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9.46億元,入駐紡織企業23家,已建成投產80萬錠紡織規模,在建20萬錠紡織規模,實現就業8000余人。已成為促進阿克蘇經濟發展、解決就業難題的“主力軍”。

據悉,阿克蘇紡織工業城于2010年開建,2012年5月被確定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范基地,并成為全國9家試點園區中的西部唯一試點園區。

記者在阿克蘇紡織工業城華孚色紡有限公司看到,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紡織工人們正忙著裝紗、運錠、開棉、染色、包裝等,現場一片火熱。

公司生產部經理陳雯介紹,由于紡織工業城的品牌效應,前來公司預定色紡產品的客商很多,目前供不應求。

阿克蘇紡織工業城在運行上充分利用對口援疆機制,把推進援疆省市產業轉移與發展受援地的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結合起來,積極吸引內地紡織產業向阿克蘇轉移,并依托援疆省市的資金、資源優勢,形成產業鏈條,提升當地企業總體實力。

除此之外,隨著入園企業的不斷增多,也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就業再就業,企業工人大多來自阿克蘇地區,此外,還有和田、喀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的農民。

據了解,目前阿克蘇紡織工業城入駐的各類企業(包括商貿物流企業)工商注冊已達15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達40家,園區產業工人近1萬人,已成為地區吸納就業、培育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

據阿克蘇地區有關部門預測,到2015年,阿克蘇紡織城棉紡能力將達到300萬錠,氣流紡1萬頭,無梭織機6000臺,年加工機織布3.14億米,針織能力7.8萬噸,棉漿粕1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80億元,解決就業6.8萬人,真正成為新疆乃至全國紡織企業龍頭地區。

19省市援疆:為新疆棉紡業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采訪完南北疆三大棉紡基地,記者開始梳理棉花產業鏈。總體來說,新疆棉花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的各個環節都有企業涉及,但主要集中在棉花產業的上游:棉花種植和初級加工領域,中下游規模大都較小。

這就是新疆棉花產業的現狀。朱北娜說,按照紡織行業的發展特征,新疆紡織業目前還處在初級階段,其特征是以勞動密集生產為主,以向發達國家和地區輸出產品為目的,產品質量偏低,技術層次相對偏低,在整個產業鏈中新疆還占不到三分之一。

眾所周知,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上游往下游走,附加值將以幾何倍數遞增。由此可見,棉花有絕對優勢的新疆在其產業鏈中分享的利潤少得可憐。好在這種情況現正在悄然發生變化。華孚、雅戈爾、永翔、聯發、巨鷹等一批棉紡企業先后進疆建成投產,開創新疆棉紡織產業一個個“零”的突破。新疆各地緊緊抓住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推進新疆大發展的歷史機遇和新疆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百萬人就業的契機,紛紛編制了棉花產業發展規劃。

立足新疆棉花資源優勢,棉紡產業援疆成為一股潮流。

傳統的紡織大省河北來了。河北擁有400多家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和200多家規模以上服裝企業。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極,河北省將著力打造“四個支撐區”(優化城市布局的支撐區、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的支撐區、建設綜合交通網絡的支撐區、構筑生態涵養保護的支撐區),尤其是在現代產業體系的支撐區中,將積極承接京津的產業轉移和要素外溢。河北與巴州在經濟發展上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在產業布局上有較強的關聯度,兩地間生產要素和產業流動、轉移潛力巨大。

5月19日,河北省?巴州開發區(園區)合作簽約儀式暨項目推介會在河北廊坊市舉行。巴州人民政府與河北省商務廳簽訂了園區合作框架協議,河北省對口援疆市(區)園區與巴州園區達成了13個園區合作框架協議,巴州各縣、市與河北企業簽訂了19個內聯合作項目協議,成交總額116億元。

經濟強省廣東來了。伽師縣天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同佛山市海南錦品紗線有限公司聯營投資的私營企業,是廣東產業援疆推動的棉紡項目,也是伽師縣唯一一家集生產、銷售、批發于一體的棉織品生產廠家。天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2012年落戶伽師縣工業園區,總投資5000萬元,主要生產家用高檔棉被、溫室大棚保溫被等。

公司經理文曉龍說:“伽師縣天源公司現有棉被生產線1條,大棚保溫被生產線2條,非棉回收生產線2條,全部達產后年生產棉被20萬條,大棚保溫被8萬條,加工非棉2100噸,可實現年總產值1.5億。”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投資3575萬元,大棚保溫被生產線及回收線目前全線開工生產。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19個援疆省市的援疆項目中,有相當數量的項目是棉花的中下游產業。與此同時,國內外30家紡織巨頭進入新疆,給新疆棉紡業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大企業、大集團進入、聚合后,逐漸形成原料基地—生產加工—紡紗織布—市場銷售—出口創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記者采訪發現,新疆紡織業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新疆紡織業正在“洗牌”,小規模、競爭力不強的虧損企業逐步被市場淘汰,規模以上的企業傲立潮頭,依靠科技創新“脫胎換骨”。

更多資訊請關注紡織機械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