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習近平要求對昆山爆炸事件展開調查 加快引進自動化生產技術

時間:2014-08-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自動化技術可以大大降低人工的勞動強度,提高測量檢測的準確度和信息傳輸的實時性,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可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對一起造成71人喪生、近200人受傷的工廠爆炸事故展開調查,這是中國一年多以來最嚴重的工業事故。

周六的這起爆炸發生在華東一家汽車配件廠,爆炸原因顯然是車間內彌漫的粉塵接觸明火。該廠位于昆山市的一個工業區,位于北京以南大約1000公里處。

由昆山市開發區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經營的該廠,核心業務是電鍍鋁合金輪轂,客戶包括美國通用汽車(GM)。

習近平要求查明事故原因,追究責任人責任。

據信這起嚴重爆炸發生時,該廠有200余人在工作。

官方電視臺的新聞畫面顯示,濃厚的黑煙從車間升起。一些新聞網站貼出了死傷者的照片,其中許多人遭受可怕的燒傷。

從畫面上看,許多傷者躺在木托盤上,等待著被抬上卡車、公交車和救護車。

初步調查的重點放在瀆職上。在中國各地的工廠,安全都可能是一個很大的隱患,工人們往往缺乏相關培訓,而雇主往往在事故預防措施上做得不到位。

據美聯社(AssociatedPress)報道,官員們表示,警察帶走了中榮公司的五名高管協助調查。

2013年6月,東北吉林省一家禽廠的加工車間發生起火、爆炸,導致119名工人死亡。官員們表示,那場大火似乎是由泄漏的氨氣爆炸所引發的。

2014年8月2日昆山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發生了粉塵爆炸事故,最新數據表明,目前已經造成71人遇難,181人不同程度受傷。部分傷者的傷情甚至達到80%~90%的中毒燒傷。專業人士說,輪轂拋光目前自動化程度還比較低,主要還是使用人工,由于門檻低、強度大、污染嚴重,工人們戲稱自己要么死于粉塵爆炸,要么死于塵肺病。

據悉,整個人工輪轂拋光的過程也是相當繁瑣,拋光過程有兩步,一步是噴砂,利用壓縮空氣將砂粉噴向工件,達到工件的表面光整,這么做的目的是把氧化層打掉,這一步產生的粉塵可以自動排出,第二步是人工利用砂紙對工件表面進行拋光,就像拿抹布反復的抹,將輪轂打磨成光滑面,但是手工拋光的話,就很難把粉塵自動排出去。拋光后還需要酸洗、浸鋅、電鍍等多道工藝。

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副會長羅百輝表示,昆山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的此次事故并不是一個單獨案例,目前中國正處于經濟和社會的轉型期,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均衡,安全生產基礎工作薄弱,與經濟高速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生產事故總量仍然居高不下,部分地區和行業甚至呈上升趨勢,因事故死亡人數持續增加。屢屢發生的重特大事故更具突發性、災難性和社會危害性。然而發達國家都建立了成熟的安全生產技術支撐體系。中國安全生產技術支撐體系建設起步晚,科技整體水平不高且力量分散、科技投入不足等問題普遍存在。特別是省級以下安全生產技術支撐乏力,在有的地區、有的方面幾乎處于空白。

羅百輝指出,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引進自動化的生產技術。自動化技術可以大大降低人工的勞動強度,提高測量檢測的準確度和信息傳輸的實時性,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可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安全自動化技術如安全檢測與監控系統、安全控制系統、安全總線、分布式操作等技術的應用,可為生產過程提供進一步的安全保障。以輪轂拋光為例,現在大型的金屬制品企業和汽車零部件生產商大多會選擇機器人打磨拋光。通過在機器人上的力反饋傳感器,以及內置在設備中的專家參數庫,結合工件與拋光輪之間的磨損消耗計算方程,使得系統能夠實現復雜磨削,隨形拋或安裝三維數模尺寸拋都成為可能。力反饋補償、自動計算磨損和補償值,在線質量控制等功能,極大地提高了產品加工效率,并保證了加工工件的質量高度一致性。通過使用機器人自動化單元,不僅將產品質量提高一個檔次,而且面對已經到了的高用工成本,技工基本技能不扎實等問題,制造企業都可以輕松應對。

拓野機器人拋光六大優勢

1、節省資金:自動化生產線大大減少了使用具有豐富經驗的技工的成本;磨削拋光質量的高度一致性降低了產品的不合格率;

2、節省時間:離線編程技術能夠很快生成新的工件的磨削程序,使得工件很快得以投產;柔性加工能力使得系統更快的從加工一種工件變為加工另一種工件,對于小批量、多種類工件生產尤其有效;

3、生產率:與人工相比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可長時間連續加工;

4、產品質量:高度一致性的產品質量;

5、改善工作環境:密閉式機器人工作間將高噪音和金屬粉塵的工作環境與外部隔離,降低了人員暴露于惡劣環境下的危害;

6、人身安全:將工人因操作危險加工設備引起的工傷事故降為零。

拓野機器人董事長凌琳也表示,昆山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的粉塵爆炸事故并不是一件偶然事故,它是企業落后生產、疏于管理和安全意識淡薄的產物,企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此次事件也應該引起管理者的深思,企業想要持續、健康的發展,生產優質產品,避免安全事故,先進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引進勢在必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