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施耐德眼中未來的制造業:能源+互聯網(圖)

時間:2014-08-01

來源: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

導語: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提到,我們正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石油世紀的最后階段。嚴峻的現實正迫使我們迅速的過渡到一個全新的能源體制和工業模式。即將來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在21世紀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

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提到,我們正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石油世紀的最后階段。嚴峻的現實正迫使我們迅速的過渡到一個全新的能源體制和工業模式。即將來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在21世紀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

他發現,歷史上數次重大的經濟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訊技術和新的能源系統結合之際發生的。同時,里夫金先生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宏偉的未來藍圖:數億計的人們將在自己家里、辦公室里、工廠里生產出自己的綠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聯網上與大家分享。

而當下,我們看到的正在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是否就是里夫金所說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契機呢?

中國制造業企業在全球市場面臨雙重的競爭壓力。一方面,與西方巨頭的技術劣勢短時間難以突破;另一方面,中國制造業面臨東南亞等新興地區競爭對手的低價競爭。在大本營的中國市場則在經歷重大變革:1、下游需求放緩;2、制造成本持續上升;3、中國客戶需求升級。面臨這樣復雜格局,中國工業和“中國制造”的未來之路應該怎么走?

施耐德眼中的未來制造業之路

“我們認為是時候實施節能了;是時候進行本地發電了;是時候進行連接了;是時候進行共享了;是時候進行集成了。”2014年7月,施耐德電氣中國區掌門人朱海在“領創時代”峰會上,面對著在場的300多位中國機器制造業的各路群雄,他道出了施耐德對于未來工業發展脈絡的判斷。

朱海認為,“短短幾十年創造了“中國制造”奇跡的中國機器制造商們,如果他們可以從“在中國為中國”的思維模式向“在中國為世界”進行轉變;如果他們的角色可以從機器制造商向解決方案供應商進行轉換;他們生產的產品如果能夠具備互聯性和能效管理功能,那么他們必將獲得成功,成為世界級的機器制造商。”

在接下來的采訪中,記者發現施耐德為中國制造給出的藥方,一直暗合了里夫金對未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判斷:能源+互聯網。

工業物聯網:施耐德的互聯網思維

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和IT技術的發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不斷加深,進入物聯網的時代之后,一切都將在云端,機械設備如何更加互聯滿足用戶的需要?對施耐德來說,他正在做的是,將以太網互聯技術應用到其各類自動化產品上。從今年初,施耐德就開始著力強調它的工業自動化系統和產品的以太網連通性。施耐德正在將PLC,伺服和控制產品以及HMI人機界面通過以太網協議連接到互聯網上,以滿足機器設備用戶對物聯網連接、大數據和云服務的未來需求。

“多年前我們把我們對機械制造業的客戶價值更多關注在了提升單一機器的效率上面。今天大家應該看到了我們所提的四個清晰明確的概念:互聯、靈活、安全和節能。現在我們處于一個物聯網的世界,一個移動互聯的世界。我們面對的不再是一個單一機器的世界,而是更多的互聯要求;同時,機器自動化乃至工廠級的解決方案都要求更多的機器靈活性,而不是單一的生產效率的提升。”徐駿說,“同樣,客戶也越來越關心整個機器的安全性,包括操作者的安全性,也包括整個產業鏈的安全性,每一個過程都可以實現可追溯、可管控;客戶也越來越關心節能增效方案,所以我們對客戶的價值理解在變化。”

在桂林的峰會上,施耐德把整條生產線搬進了大會展區,有意思的地方是,這條生產線上你看不到任何人機界面。因為施耐德認為未來的手持移動終端設備都將是可行的人機界面,所有的機器都已可以通過手機、通過Pad來操控和調試;工程師、管理人員可以在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以外,通過無線互聯的技術來操控。這是施耐德呈現給我們的未來制造業。徐駿還提到他心中的未來的制造業完全可以是一個分布式制造業世界,不一定是一個統一的大型制造業管理世界。

“軟”實力:施耐德也是個軟件公司

除了硬件方面的創新戰略,在施耐德眼中,軟件是其發展戰略的另一核心。徐駿向記者透露,如果把施耐德所有事業部相關軟件的業務整合起來,施耐德在軟件方面的銷售總額可以與世界上前十大軟件公司媲美。徐駿說“過去幾年中,施耐德做的一件事就是讓自己‘軟下來’。比如,最近我們推出的SoMachine軟件平臺,它能夠覆蓋PLC、伺服、變頻器在內主要的自動化產品。而在此之前,我們要管理7個不一樣的軟件平臺,伺服平臺,變頻器平臺等等,這是我們做的第一步,實現軟件平臺統一。”

云平臺:施耐德謀劃未來工業

物聯網、大數據、統一的軟件平臺、工業機器人,一個個新概念和創新產品的推出讓記者覺得,施耐德似乎成為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可施耐德似乎覺得還不夠過癮,在峰會上,朱海又透露了一個更加顛覆傳統制造業的新戰略。是的!施耐德要在2015年把他們機器、工廠級和企業級的服務送上“云端”。

作為施耐德工業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徐駿把云服務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云,一個是服務。在他心目中,服務是目標,云是實現手段。他介紹到,施耐德提供的云服務將包括三種模式:第一種,幫助機械制造業客戶打造私有化云;第二種方式,打造施耐德電氣的公共云,提供給施耐德的客戶和合作伙伴使用。低三種方式是三方協作,把云搬上第三方云平臺,施耐德為這個云提供技術支撐。

一切創新的價值都歸于能效

“能效管理是施耐德整個企業集團的核心使命,而工業事業部是將這個核心使命體現得最淋漓盡致的。”施耐德高級副總裁、工業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徐駿說,“過去五年中,我覺得中國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能效從一個大家嘴邊說說的話題,變成了一個國家戰略,變成了一個全民共識,變成了一個社會和經濟效益能夠很好結合的話題。中國整個能耗的50%左右是發生在工業企業;30%是在樓宇消耗上;另外20%是在其他領域,比如交通。所以推動工業的能效管理是施耐德工業事業部必須要做的事情。”

“施耐德可以通過三個方式將能效管理融入用戶運營。”施耐德電氣工業事業部機器解決方案亞洲區副總裁商樂陽向記者介紹,“第一,軟件和硬件集成節能功能模塊。第二,技術開發層面,通過應用設計工程師(ADE)和系統工程師(SAE)進行具體的應用和功能調試和編程,讓應用在不同垂直行業的機器設備按需實現在低能耗和高產能狀態之間的智能轉換。第三,將能效管理作為服務必選項,在項目實施調試階段幫助用戶優化機器能效指標。”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