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帶領團隊在剛落幕的第十八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比賽中榮獲冠軍的RoboCup中國委員會主席、中科大教授陳小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是中國服務機器人首次在國際服務機器人標準測試中排名第一,標志著中國服務機器人研發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期待中國在未來機器人產業化領域有所作為,并力爭在最近三年實現中檔機器人產業化。
創歷史記錄
本月25日,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支隊伍參加的國際最大規模、最高水平的機器人競賽—18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結束各項比賽,陳小平帶領的中科大團隊獲得多機器人2D仿真比賽和服務機器人標準測試賽兩項冠軍。
陳小平,RoboCup中國委員會主席,中科大計算機系教授,長期從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交叉研究和教學,創建并領導中科大機器人“藍鷹”隊,獲得多項冠軍,是全球單項成績最好、多機器人2D仿真最強團隊。
陳小平介紹,此次參加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藍鷹”參賽的多機器人2D仿真比賽,雖然遇到臨時改變賽制的不利局面,但是在傳統強項上,“藍鷹”捍衛了榮譽,實現了中國科大連續十年該領域內的王者地位(5冠5亞)。
此外,在服務機器人標準測試中,自主研發的“可佳”智能服務機器人表現突出,這個世界知名的機器人不負眾望榮獲冠軍,這是中國服務機器人首次在國際服務機器人標準測試中排名第一。
做“可佳”品牌
中科大自主研發的服務機器人“可佳”在2009年一露面,就備受外界關注,被稱為當前國際上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服務機器人之一,具備一定的環境建模、人機語言對話、自主抓取物體等基本能力,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服務機器人復合任務自動規劃。
陳小平介紹,此次“可佳”在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的優異表現,在中國服務機器人領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未來將進一步考慮提高水平,更多占領市場,做品牌的“可佳”產品。
陳小平介紹,目前已有低檔服務機器人—掃地機器人,且得到普及。而在中檔服務機器人領域,“可佳”、“慧慧”的研究樣機已經做的很好,但除了日本生產的尚未投放市場的迎賓機器人外,均沒有產業化。因此未來3年,一定要做中國服務機器人的“可佳”品牌,具備視角功能、環境自動建模、人機交互、自主決策等方面能力。
陳小平坦承,中檔服務機器人真正做產業化是個挑戰。
學全球經驗
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賽是世界頂級機器人大賽,是促進國際機器人技術交流發展的重要平臺,每年舉辦一屆。安徽合肥參與申請2015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賽及學術大會的承辦權,并最終花落合肥。
陳小平介紹,屆時將有40多個國家,500多支隊伍,約2500人參加該項賽事,此外很多國際一流大學、實驗室前來參賽,有利于中國機器人研究人員近距離接觸全球前沿實驗和一流企業,直接了解全球機器人發展的最新動態。
陳小平說,希望通過中國機器人研究團隊在世界各類比賽中,不斷檢驗研究水平、提升技術能力,從而在技術轉化成應用領域中有所突破,“期待中國在機器人領域產業化有所突破”,贏得未來高端智能制造業發展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