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劉易斯拐點的到來,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不再廉價,傳統制造業的生產線將面臨由人工向機器自動化的改革。同時,在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大背景下,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出現一定的回落,有大量的陳舊生產設備需要淘汰,大量的閑置車間和工廠需要關閉。政策思路有望從側重“淘汰一批”轉變為“消化一批”。因此,未來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將指向對原有生產線的改造升級,用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生產線代替之前的人工生產線,就如同80年代的美國將計算機技術引入鋼鐵、汽車工業的生產線,生產效率的提高和人工成本的節約,將使中國傳統制造業商品在全球貿易中保持優勢競爭地位。
從中長期的角度來分析,中國制造業產業升級已經迫在眉睫,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將是必由之路。因此我們判斷,以自動化和智能化代替原有的手工勞動是制造業轉型的首要任務,這一轉變將從固定資產投資和制造業出口貿易兩個方面繼續拉動中國經濟的增長。
在傳統經濟增長引擎工業尤其是制造業耗能多、效率低、污染重的不利局面下,我國經濟大概率將難以繼續維持高速、健康的發展。能源安全和環境承載能力已經成為政府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中所必須面對的國家戰略性問題。
據國家相關部門統計,節能減排情況不理想,前3年全國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累計下降2%,僅完成5年總任務的20%,部分地區總體進度滯后。因此,如果國家要繼續嚴格執行“十二五”規劃的目標,那么在僅剩的一年半的時間里,工業節能減排的相關政策必將進一步加碼。另外,國家最高層領導對于這一問題的態度也充分體現了,目前情況下國家對于節能減排,也就是國家能源安全和環境承載能力問題的高度重視。我們判斷,制造業節能減排,將成為未來我國制造業發展和升級的首要前提條件。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轉型階段,由低端制造業大國向高端制造業強國的轉變已經迫在眉睫,而在此過程中,制造業生產線自動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級將很可能成為國家首先推動的部分。而與此同時,國家最高層面對于能源安全和環境承載能力的高度重視,將使制造業節能減排成為未來我國制造業發展和升級的首要前提條件。因此我們看好自動化、智能化、節能化設備生產商在中國制造業轉型過程中的投資機會。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