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信息化手段“武裝到牙齒”
同安工業集中區的廈門金牌廚柜股份有限公司,在工人的操作下,板材按照客戶的訂制切割成不同尺寸,數以百萬計的部件都有一個條形碼標識,有了它,金牌廚柜可以實現每套櫥柜部件全部按時交付,一次性安裝成功。
櫥柜產業屬傳統制造業,金牌廚柜總裁潘孝貞說,近年來,公司投入數千萬元進行信息化改造,并主持攻關了國家863計劃重大課題——家居制品規模定制敏捷制造技術,借助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成功實現大規模個性定制,“信息化手段將傳統制造業武裝到了牙齒,年產櫥柜可達10萬套,過去只能完成1萬套。”
在信息化、工業設計共同發力下,金牌廚柜實現傳統制造業的騰飛。潘孝貞表示,近年來公司銷售年增長率達40%-50%,今年全年銷售收入有望突破10億元大關。
舉措:實現“機器換人”
鼓勵企業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高應用技術的水平,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競爭力,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前提,也是“主攻方向”之一。
我市把技術改造列為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一方面加強宣傳、引導和培訓,抓好一批技改典型,另一方面采取措施推動企業技改提升,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帶動產業“內變”。
最新出臺的推動工業穩增長促轉型十三條措施明確,我市組織實施市重點技術改造“機器換人”專項,對設備及技術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機器換人”生產或應用項目,給予按項目設備和技術投資額10%以內的補助(單個企業補助不超過200萬元)。
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同樣是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重要渠道,對工業企業在研發設計、采購銷售等關鍵環節的綜合集成及模式創新等信息化項目,我市給予不超過項目新增設備投資額30%的一次性補助,最高100萬元;支持面向產業鏈、產業集群、行業性和區域性的信息化服務項目,并根據實際投入情況給予不超過總投資的30%的一次性補助,最高100萬元……種種跡象顯示,我市正“重金”扶持兩化融合,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點評:四大路徑改造傳統產業
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蔣曉蕙認為,傳統產業不等于落后產業,食品飲料、車輛制造、紡織服裝、家居建材等,在廈門的經濟起飛和發展中,都有重大的貢獻。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新時期大勢。傳統產業也有高技術、高附加值環節,打造優勢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融合信息和創意,催生新商業模式和新興業態,實現傳統產業復蘇。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是路徑選擇。大致包括:一,走提升品牌品質的戰略途徑:產品升級換代,品質登峰造極,一覽眾山小。將企業和產品做到行業的最優,提高在產品價值鏈中的話語權,就不怕沒市場沒生意沒錢賺。二,走依托原有核心產品的戰略途徑:以原有核心產品為圓心,以產業相關聯產品范圍為半徑,憑借原有產品的技術、品牌、市場、渠道等優勢,合理確定拓展半徑,穩健務實的延伸產業鏈并打開利潤空間。三,走新型商業運營模式戰略途徑:融入文化創意和借助信息數據,高度注重研發設計和營銷市場,從產業規劃、產品設計、商品營銷等環節,優化商業運營模式,拓展盈利空間。四,走跨界或異業經營的戰略途徑:超出原有產業或行業,跨業界生產經營,做完全不同于原有行業的事情,或對傳統行業或領域產生顛覆性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