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1世紀世界能源安全的核心是電力安全

時間:2014-07-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電網不能單一簡單地定位為電源和用電關聯環節,它還是能源的轉換利用平臺,也是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平臺,同時是唯一的電力市場交易平臺,還有就是綜合的能源服務平臺。所以在整個電力行業,電網的發展一定要堅強、要智能,這是很重要一個發展理念。

  日前,“2014(第十屆)中國能源戰略投資論壇”在京舉行,其間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莉萍就我國電網現狀及展望話題,接受了某媒體專訪?,F將精華內容摘錄如下。

  中國電力發展現狀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的裝機總量已達12.5億千瓦,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用電市場,同時還具備全球最大規模的電網系統。但我國人均用電量僅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國現階段能源結構仍以煤為主,能源的清潔化以及結構調整進程正在推進,2013年新增發電容量中大概40%是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

  到目前為止,我國全國聯網格局已經基本形成,除臺灣外,我國區域之間電網互聯已成雛形,這其中,涌現了幾個標志性的項目,如2009年海南海底工程、2010年新疆與西北工程、2011年青藏聯網工程等。

  現在我國電氣化水平逐步提高,電氣化水平通常是指兩個指標,一個是發電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這個比重在近十年里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02年超過40%,達到43%左右(全球平均水平為38%);第二個重要指標是電能在終端能源的消費比重,我國為21.3%。這個數據與國外相比有高有低,這是因為這個數據跟各國終端能源消費結構有關,如歐美很多國家天然氣利用程度非常高,電力占比就會略微低一些。

  未來我國電力需求走勢

  我國未來的電力需求還會繼續增長,這是因為我國經濟還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階段,根據預測,到2020年全社會的用電量將會達到8.1-8.6萬億千瓦,裝機規模達到20億千瓦。從現在到2020年還有大概七八億千瓦的裝機增長空間。到2020年,人均消費電量為5600多千瓦,按照8.6萬億的千瓦總水平來算,這只相當于日本、英國80年代、90年代的消費水平,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此外,未來我國電力負荷分布格局不會有太大變化。目前產業轉移備受關注,但傳統產業轉移是有限性的,速度并不會太快。中東部地區是新技術發源地和經濟增長引擎,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也是耗能比較高的產業。

  另外從國際經驗來看,用電量集中于人口密集地區,我國東部地區12省區市的地理面積占全國15%,人口占50%,用電量占52%,所以東部經濟發展條件比較好的地區也將是電力消費的中心。雖然大的格局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但局部微調是必然趨勢,到2020年,西部電力區域的增速會將會有所提高。

  中國未來電源結構的優化

  電源結構的優化并不完全取決于其自身,而是取決于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能源資源條件和供應條件。我國的電源結構調整要滿足國家的發展目標,這是一定的,所以我國的電源結構調整最終需滿足國家提出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這一目標,這也是一個底線。

  按照這樣一個發展目標,非化石能源90%以上要轉化為電力使用。發電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一定會由目前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甚至更高。另外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將達到全國電力裝機總量三分之一以上,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比重將達到四分之一以上。如果核電裝機比重達不到之前的預期,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的比重一定還會更高。

  目前來看,電源布局仍具備優化空間的是煤電。我國煤炭資源近80%集中在西部、北部,但75%左右的現有煤電裝機分布在東中部地區。受到大氣、環保、土地資源以及一次能源供應條件等制約,最近幾年東部地區裝機容量比重呈下降趨勢。煤炭生產中心有逐步西移、北移的趨勢。

  即便這樣,大家關注的煤電占主要比例格局不會有根本性變化。我國煤電裝機剛剛下降到70%以下,到2020年預計煤電比重將會會下降至60%以下。

  中國未來煤電布局

  未來煤電如何布局,的確需要我們好好思考,其中涉及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現有煤電機組的更新改造或退役替代,二是新增煤電機組的布局。

  80年代之后,我國電力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每年有5000萬千瓦左右的新增裝機,按照機組經濟使用壽命30年考慮,現有機組將陸續進入更新改造的階段。這部分機組的接續發展,可以采用原地改造升級、在現有廠址利用天然氣或非化石能源進行改造、異地轉移到西部實現集約發展等幾種方案。

  確定何種方案必須得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是當地氣源條件如何,這是先決條件。第二是當地電價成本的承受能力,因為無論是哪種方案最后都將導致電價上漲,應以當地可適應的電價調整機制為準來選定煤電改造方案。

  預計未來10-20年,煤電機組還需要新增5億千瓦左右。綜合考慮現有煤電機組分布、煤炭生產及供應情況、輸煤輸電并舉的良好綜合效益,以及近年來廣受關注的霧霾治理問題等,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認為,未來新增的煤電機組優化布局方案是:2010年~2020年期間的新增煤電機組,約2/3應布局在西部煤電基地。

  我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難點

  從國內外的發展來講,我們認為,一個電網,一個電力系統接納可再生能源比例能達到多少,取決于這個地方的電源運行靈活性如何。一個地區資源能力非常好,到底能達到多少千瓦,取決于所在的電網及其覆蓋的面積。

  必須承認,我國電源結構以煤電為主,這在運行靈活性上相對較差,電網的資源配置能力不夠,所以新能源發展起來之后,這個矛盾進一步加大。而且,我國風電、太陽能相對集中、大規模和快節奏的發展模式,進一步加劇了現實難題。

  另外,新事物的出現也會對配電網絡結構及運行管理規則帶來很大沖擊。比如,行業利益格局,一方面我們需要重新調整并協調好現有利益相關方的責、權、利的關系,同時還要定義新的利益主體,如既是發電者也是用電者的分布式電源。系統運行管理方面,我們過去是單向輸送的電源,未來會有反向輸送……這些新的要求均是新的挑戰,需要實現基于新的能源供應及消費架構的能源產業融合,這些都需要時間去適應、調整。

  21世紀電力系統的重要地位

  風能、太陽能未來發展要依托電網,電力系統在未來能源架構中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引用一句話“20世紀世界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安全,21世紀世界能源安全的核心是電力安全”。

  電網不能單一簡單地定位為電源和用電關聯環節,它還是能源的轉換利用平臺,也是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平臺,同時是唯一的電力市場交易平臺,還有就是綜合的能源服務平臺。所以在整個電力行業,電網的發展一定要堅強、要智能,這是很重要一個發展理念。我們看到美國天然氣管網的發展在頁巖氣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所以電網不僅是電力本身的重要基礎,也是未來社會中新的商業模式、能源服務的重要平臺。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