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趨勢基金會奠基人兼董事長JeremyRifkin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就要爆發。
“商業領域的一個日益明顯的發展趨勢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步入由盛轉衰的階段。
人類整個文明時代的發展均建立在礦物燃料的基礎之上,包括肥料、農藥、建筑材料、醫藥品、合成纖維、電力、交通、熱能和光能的制取和生產。整個人類文明全部以碳作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如今,以這些能源為動力的技術(比如內燃機)在生產率方面已日漸式微,陳舊過時,而且以碳為原材料的基礎設施也越來越難以維護和修理。
我們可以在一些地方發掘這些核心能源(煤、石油、天然氣、頁巖氣、重油、鈾),但是從這些能源的開采到交付給最終用戶,整個過程必須投入數量龐大的軍事和地緣政治資源以及巨額資金,而且這些能源現在已逐漸枯竭。
分散式能源則完全不同。這些能源分布在地球各個角落的每一寸土地上。比如,明媚的陽光每天都在照耀著整個地球,45分鐘太陽光所照蘊含的能量足以滿足全球的能源需求。地球上每天的風量充足,如果我們能將其中的20%加以利用,產生的能源可達全球經濟發展所需能源的7倍多。在地表下面,我們還擁有大量的地熱能源。只要得到允許,我們就可以將其作為一種能源開采利用。在農村地區,我們還可以將農業和林業廢物轉化為能源,而在城市人口聚居的濱海地區,每天潮起潮落,波浪滔天,這些也都是可資利用的良好能源。
地球生物圈中的每一寸空間都提供了足夠的分散式能源,它們的出現頻率和比例足以為未來世世代代的地球物種供給充足的能源。”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五大核心要素
“因此,歐盟正式承諾將致力于推動由五大核心要素支撐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我有幸參與了歐盟的這一行動計劃。歐洲國會在2007年批準了這一官方計劃。”
要素一
“歐盟致力于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第一大目標要素,即到2020年在歐洲每個地區將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提高到20%。這不是一個建議,而是一個強制性指令。這就意味著,到2020年,歐盟各地區所使用的電力中有三分之一必須是綠色能源。”
要素二
“要素二是我們將如何收集分布的、可再生的能源?如果可再生能源無處不在,我們為何不能隨處收集這些能源?現在我們采用的是20世紀的思維方式,即采用集中開發能源的方式,然后再將其分配給最終用戶。哪里有基礎設施,我們就在哪里收集能源。”
要素三
“要素三是儲能。儲能也涉及能源和能效的管理,因為地球上并不是每天都會陽光普照,而且有時晚上才刮風,但我們在白天也需要用電。”
要素四
“要素四是能源互聯網,也就是將即時可用的互聯網技術匯集起來,利用這些技術組織和管理可再生能源并建立歐洲大陸能源互聯網。當數百萬的建筑紛紛參與到收集和儲存綠色電力的活動中,如果其中的某些建筑在一天的某個時間不需要用電,他們就可以通過一個能源互聯網將自身所儲存的電力的一部分輸送給其他建筑——可以從遙遠的愛爾蘭送至俄羅斯。這種方法跟我們創建信息并以數字方式加以儲存,然后在網上與其他人共享是同樣的道理。”
要素五
“最后一個要素是物流和運輸。現在電動汽車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到2015年和2016年,大型汽車公司將大規模投入氫動力汽車、巴士和卡車的生產。屆時,你可以在任何安裝了充電基礎設施的地方為自己的汽車充電,而且全部使用綠色電力。不管你在哪里停車,都可以看到方便易用的充電樁。”
未來遠景不僅僅止于能效提升
“這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它的吸引力在哪里?我們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完全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因此,當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在每個行業和領域拉響號角,以上的五大要素將不斷互相交融,彼此互通,而且系統中的每個組成部分均會與軟件和傳感器連接。”
施耐德電氣在每個要素領域均有所貢獻
“要實現以上愿景,我們需仰賴像施耐德電氣這樣的類似企業。他們將幫助我們開發用于管理能源和能效的應用軟件,推動我們履行在各自地區所肩負的環保和社會責任,修復我們居住的生物圈,恢復其勃勃生機。這是人類的一個重大使命,我想這也是我們唯一的使命。我們需要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其中,積極踐行承諾,此外,我們還需要一點點運氣。也許最終我們可以成功完成這次歷史性跨越,建立一個更加欣欣向榮、可持續的美好世界。”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