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電機株式會社開發出紅光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作為投影儀光源其波長可達638nm(納米),并實現了世界最大※1的1.8W連續驅動光功率。
這一產品的開發將有助于高紅光再現性且低功耗投影儀的研發。
本次開發成果在LDC※22014上(2014年6月19~20日,在臺灣臺中市舉辦)發表。
※1根據本公司截至2014年6月17日的調查,用于投影儀的波長為638nm的紅色半導體激光器
※2LaserDisplayConference
638nm紅光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
主要開發成果
1.通過改變激光器管芯的結構,達到了638nm波長,1.8W連續驅動出光功率
?通過改變激光器管芯層結構及發光區域尺寸,提高了出光功率
?達到世界最大※1的1.8W連續驅動出光功率
?高能見度※3的638nm波長及1.8W連續驅動光功率,可構成相當于約220流明的光源
?實現了功率轉換效率達到38%※4的高效能,有效地降低了功耗
※3表示視覺感覺的光通量單位(lm/W)。同樣強度的光因其波長不同,亮度感覺不同。638nm波長的光和642nm波長的光相比較,能見度提高21%
※4外殼溫度:連續驅動25℃,1.8W時
2.通過改變封裝,實現了業界頂級水平的超寬工作溫度范圍
?將φ5.6mm改為φ9.0mmTO-CAN大型封裝,散熱性得到改善
?通過1.8W連續驅動,實現了0~45℃的工作溫度范圍
?在55℃高溫下工作時,也能實現光功率為1.3W的大功率連續驅動
今后的發展方針
今后將進一步提高其輸出功率、降低能耗,預計在2015年,投影儀光源開始普遍采用半導體激光器時,實現量產。
開發背景
近年來,投影儀光源從原先的汞燈光源不斷向著具有高效率、高色彩再現性、長使用壽命等優點的固體光源轉換。其中尤以半導體激光器最為引人注目,由于其功率轉換效率高,有助于降低投影儀的功耗,而且其寬廣的顏色表現范圍和高對比度,還能進一步提高圖像質量。
另外,在作為投影儀光源的3色半導體激光器中,以往的有利于紅色能見度的波長640nm以下的半導體激光器,往往難以在高溫下實現連續地大功率輸出。本公司于2010年11月發售的大功率半導體激光(ML501P73),由于采用了獨特的結晶形成技術及端面窗構造技術,實現了638nm波長、1.0W的脈沖光功率(連續驅動光功率0.5W)。
此次在改變激光元件構造的同時,也將原先的φ5.6mmTO-CAN封裝改為更大的φ9.0mmTO-CAN封裝。通過改善其散熱性能,開發出了世界最大的1.8W連續驅動光功率的半導體激光器,這將使投影儀色彩變得更加明亮。
開發成果補充說明
圖1為此次所開發的紅色半導體激光器在連續驅動時的光功率特性。
外殼溫度0~45℃的范圍內達到1.8W光功率,45~55℃范圍內達到1.3W的光功率。此外,如圖2所示,25℃,1.8W光功率時(工作電流約為2A),可以達到38%的功率轉換效率。
圖1.光功率特性 圖2.功率轉換效率